從事情感創作長時間以來,經常有女性讀者問我:“什麼樣的女人往往最後嫁得最好?”
這個問題,我想女性朋友私下都有和朋友家人等探討過。我也曾問過我的讀者朋友們,她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也無非不過就是哪幾種。
要麼就是傾國傾城的,要麼就是特別會使用馭夫術的,要麼就是孃家背景很強的,家裡腰桿硬的。
其實,這些確實可以作為一個衡量女人嫁得好不好的一個標準,但並不是全部。
因為世事難料,你無法保證今天讓你幸福的物質充盈,明天還能不能保持現狀。
所以,以外在為基礎去衡量一個女人嫁得好不好,其實具有一定的偏差。
物質的不確定性太大,但是精神層次卻具有三角形的穩定性,它們雖然是特殊的多邊形,但是它們的組織結構往往是最穩定的。
那麼若是讓我來回答的話,答案就是——那些最後嫁得最好的姑娘,一定是年輕時那個不合群的姑娘。
她們對待感情不合群,所以更容易清醒理智01)、《愛情公寓》中的胡一菲是一名大學教師,且還是一名博士後,她長得漂亮,身材也好,為人也很仗義,這樣一個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卻在快三十歲的年紀依舊孑然一身。
並不是性格古怪,也並不是眼光高,只是她覺得為了排遣寂寞而觸碰感情,或者是為了戀愛而戀愛,為了結婚而結婚總歸是對感情、對自己的不尊重。
所以,即便是頂著家裡人和親朋好友催婚的壓力,即便是周圍的好友三三兩兩的都步入了婚姻殿堂,她也沒有像世俗的壓力屈服,她始終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同流合汙”。
02)、生活中,“大齡剩女”的群體並不在少數,只是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一直都在,那些走了的人無一例外地是由於接受不了家裡人的輪番轟炸,接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匆匆忙忙之下,她們把自己交代在了所謂的婚姻裡。
由於不瞭解,由於沒有經過磨合期,所以很多問題就在結婚之後出現,成為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雞毛蒜皮。
而那些對待感情不合群的姑娘,從來都不會把世俗的眼光放在眼裡。
因為她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真正適合自己的又是什麼,所以她們往往能夠以清醒理智的頭腦去選擇自己的愛情。
她們對待人生不合群,她們一直都在成為更好的自己01)、舉個例子來說:在剛步入大學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個起點,一開始宿舍裡的每一個人都會認真的學習,保留著高中的好習慣。
但是大學不像高中那樣有人監督,這裡更加強調自覺性,於是有的人開始享受安逸,每天渾渾噩噩的度日,不是在課堂上睡覺,就是在宿舍裡打遊戲。
而有的姑娘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所以她們認真對待學習,認真對待生活,圖書館的座位上總能看到她們奮筆疾書的身影。
於是四年過去了,有的姑娘什麼起色都沒有,只能找一份不合適的工作,拿著不高的薪水。
02)、然後人生就從這一刻開始,走上了分岔路口,就像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那些不合群的姑娘從來不會因為周圍人做什麼,自己也就做什麼,她們會規劃好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然後付諸行動,去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優秀的人總是會和優秀的人不期而遇,所以,那些優秀的姑娘最後也會進入一個優秀的婚姻裡。
當你足夠優秀,你才會擁有相對優秀的生活生活其實就像是一面鏡子,從我們選擇面對它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今後的路將會是怎樣的,有的人認真對待。
所以迎接他的生活也會是春暖花開;有的人走馬觀花,所以迎接他的生活也只會是馬馬虎虎。
你不可能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夠得到一份稱心如意的愛情,因為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所以,你要讓自己做那個不合群的姑娘,不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不好高騖遠。
你腳踏實地,你認真對待你的生活併為之努力,你始終都清醒且理智,你自始至終都知道什麼才是自己值得付出的,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
The End -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