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生活之中,總是會有情緒的。不管你是表現出來的,還是未表現出來的,也不管你是讓人知道的,還是沒有讓人知道的,情緒始終存在。
千萬不要認為有情緒是錯誤,一旦你這樣認識就徹底錯了。因為七情六慾本來就是常態,情緒更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生化反應。
然而這篇文章要講的,就是情緒中的一種,它就是脾氣。
什麼是脾氣呢?詞典的解釋是一種極端的情緒,換句話說就是激動到極點。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什麼是脾氣的定義,那麼為什麼人會發脾氣呢?
人之所以發脾氣,一定是外界刺、傷害、利弊得失等超越了他的忍耐限度和承受能力,才會發出比較敵意甚至惡狠的聲音或者舉動。
那麼簡單說一說脾氣為什麼會有忍耐限度。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小孩子,都是在不斷的經歷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為了自我修養,也為了不傷害他人,更是某種害怕而選擇忍耐。
然而心量的忍耐是需要容度的,也是需要護甲的,否則度滿則洩,甲破則漏。因此,任何引起一個人不快的情緒都是有忍耐限度的。
再簡單說一說承受能力。
承受要分被動承受和主動承受兩種。被動承受往往顯示不出一個人的能力,卻體現著一個人的潛在意識。
主動承受則是能力的顯現,可是如果一個人內在細微的在意心絃被碰觸,波動或者劃傷,那麼一個人的脾氣則會油然發生或者主動發生。就看深處的心絃是不是被入侵了。
那麼發脾氣又有哪些方式呢?
簡單來說,根據劇烈程度依次為心生敵意,表情敵意,肢體敵意,言語委婉敵意,言語諷刺敵意,言語不文明敵意,言語罵人敵意,言語聲量加高加重敵意,言語怒吼敵意,肢體衝突敵意,破壞性敵意,殺傷性敵意。
可是不同的人,發脾氣的引動燃點也不盡相同。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內心柔軟度,細膩度,粗糙度,脆弱度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睚眥必報,稍有不利都會發脾氣,或者稍有氣場外圍受到影響就會發脾氣。
而有的人相對遲鈍,在別人眼裡的脾氣,在他那裡竟然發不起脾氣來。
還有的人什麼都不介意,即使尊嚴受損也無所畏懼,所以隨和的讓人有點懷疑,虛懷的讓人敬重。
這樣來看,脾氣這個東西,真的不能統一整體的來看,因為它本身就無法一致,並不是按照某個人的意志就可以隨意揣測的。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發脾氣是具有一定意義的。
總是不發脾氣的人,要麼比較懦弱,要麼喜歡偽裝,要麼喜歡隱藏。然而一旦外人認定這個不發脾氣的人是以上任何一種情況的時候,那麼就會給予相當不好的攻擊了。
總是發脾氣的人,要麼內心比較恐懼,要麼太過於剛強,要麼太過於感性,總之,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讓人很不舒服,但是卻讓別人嘗試到了一種不好欺負。
其實,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選擇性發脾氣,具有針對性,有理有情,威怒雷電讓人深感恐懼。然而有時候人的情感到達某種極端的時候,基本不會再選擇發脾氣,因為那太累,又太多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