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說到結婚,真的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從處物件到彩禮到育兒,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婚姻這兩個字,的確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而在那些家長裡短的流量話題裡,也有不少人在納悶一個問題。

到底婚姻是什麼?

人類社會從雜亂性交時期,演變到當下的一夫一妻制,即使有的人在質疑,婚姻制度是否會在未來消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制度依然會長期存在。

一種制度的誕生,必然是源自於一種群體性的需要。

人之所以需要婚姻,是出自於生理與心理的需要。而現在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也是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一種表現。

多元化,是當下發展的一種趨勢。而正因為這種趨勢,因此婚姻制度才更不可能消亡,因為人們需要的是更多樣化的選擇,而不是徹底的否認婚姻制度。

從愛情進入到婚姻,是很多人一種理想的情感狀態。

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觀點也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為何?制度永遠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對於不同的人,可以賦予婚姻不同的意義,因為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婚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選擇,每個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演繹方式。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社會學家穆勒將結婚的動機歸結為3點:經濟、子女和感情。

一夫一妻制,在一些人的眼裡,是反人性的,特別是反男性的。

單一的性伴侶,是不符合性生活的需求的。

但一夫一妻製成為一種主流,並不單單僅僅只是出自於規範行為的一種需要,它也反映著一種典型的情感價值觀。

木心的那句詩,“一生只愛一個人”,就很好的反應了人們對於愛情的定義。

隨著性解放,無論男女,性與愛之間的關聯在逐步減弱,性的生理性被人們越來越強調,而情感性也在逐漸減弱。因此,也產生了越來越多元化的親密關係形式。比如多邊戀,或者開放式婚姻等。

婚姻,從本質上來說,它就是一種制度。所有的制度裡,都會包含一定的規則和運作模式,是用來規範個體行為的一種社會結構。

也就是說,婚姻的存在,能夠讓滿足個人價值的實現,社會結構的穩定,那麼這種制度,才會有存在的必要。

婚姻制度的演變

在原始時代,危險叢生的生存環境導致了極高的死亡率、壽命短,人類的繁衍便採取了一種無規範的雜亂性交。而隨著生存環境的改善,人類壽命的增加,生育需求的下降,群體規範需求的產生,婚姻制度也隨之誕生了。

作為一種動物,人類的發展演化是進化論的適者生存的守則的。

同性婚姻、開放式婚姻、不婚主義的存在,是符合人類多元價值觀的發展趨勢的。

社會的價值觀會一直處於發展演變之中,婚姻制度也必然會不斷的做出改變與修正。

離婚冷靜期的出臺,無疑在婚戀市場中投下了一枚炸彈。

有些人認為,應該出臺的是結婚冷靜期,因為大部分人通常都是昏了頭才會選擇結婚,而一般是經過了充分理智的思考後,才會選擇離婚。

離婚冷靜期可能會導致結婚率的繼續下降,因為婚姻中的風險,真的太大了。

同性婚姻的爭議主要在於性取向以及生育上。即使在科學界,多元的性取向已經獲得了證明,但在一些宗教信仰中,仍然是一個禁忌的話題。大眾對此的接納度也並未完全普及。

2000年,荷蘭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直到2020年,全球已經有37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同性婚姻制度。

開放式的婚姻則為一些渴望家庭,渴望婚姻,但又同時尋求多樣性關係的人找到了一個出口。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對待性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放。事實上,在傳統的婚姻中,也有不少婚外戀現象,開放式婚姻也是在這種婚戀需求下而產生的。

性、愛、錢、子女、原生家庭,在婚姻中,這幾項元素都同時存在,而在一個歷史時期中,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往往會導向一個相對穩定的價值排序,但每個個體依然存在打破傳統的觀念與意識。因此,婚姻制度也一直不斷在演化。

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制度,而制度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人類社會的穩定發展需要藉助它的規範。

至於未來婚姻制度會不會消亡,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它會一直存在。

消滅它的任務,就交給未來的人去完成吧。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晚年生活靠“孩子養”還是“自力更生”?兩種選擇,兩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