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輩子,孩子都成家立業以後,自己也進入了晚年生活,準備養老的時間,不少老人會思考,自己將來是要“靠孩子”還是“自力更生”。
準備“靠孩子養老”的王阿姨,晚年生活不如意王阿姨就是很傳統的到了年紀就嫁人、之後就一直相夫教子的女性,老伴去世的早,王阿姨就老了就準備和兒子一起住。
辛苦養育的兒子,老了給自己養老並沒有什麼錯處,兒子也同意媽媽住進來,畢竟母親一個人生活很不方便。
王阿姨本身就不太好意思住兒子家,自然是什麼活都往自己身上攬,時間長了,整個一個免費保姆。
王阿姨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到晚年只帶帶孫子、跳跳廣場舞就好了,沒想到又困在一個小房間裡辛苦操勞。
父母和孩子一起住,大多數都會有一種“虧欠”心理,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累贅”,就會主動幫忙幹活生活變得很辛苦。
其實大可不必,養育孩子長大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晚年得到孩子的贍養,也可以安心地接受孩子的好意。
“自力更生養老”的張爺爺,晚年自己生活張爺爺和老伴年紀大了,就算腿腳有些不利索了,還是堅持自己生活,和老伴兩個人住在舊小區。
老兩口平時生活節奏慢慢悠悠的,逛逛早市買買菜,中午溜達溜達或者去和同小區的老年人下下象棋等等。
但是生活總是會有些空蕩蕩的感覺,尤其是小孫子出生以後,他們總是會想起孩子們,覺得晚年生活有些孤獨了。
孩子們偶爾會給一些錢,也會帶孩子回家看看,熱鬧熱鬧,張爺爺覺得這樣也挺好,孩子們也不用操心自己,自己也不用再管著孩子。
張爺爺其實同樣覺得不願意麻煩孩子,於是他選擇雖然有些孤獨寂寞,但是心裡舒服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晚年生活的問題,需要孩子和父母都認真思考孩子早晚會成為父母,也會經歷身為父母的一生,所以養老不僅是自己對父母的態度,也決定了將來自己孩子對自己的態度。
孩子:
父母養育孩子到成年,付出的辛苦不可言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成為了父母,才能明白當年自己爸爸媽媽的那些心酸。
懂得感恩,知道父母的不易,將來父母晚年有需求的時候,主動幫助,平時也要多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
父母:
不少的父母覺得自己晚年被兒女照顧是一種“拖累”,總是不好意思跟兒女開口提要求,其實這都是中國式含蓄的父母常有的想法。
面對孩子的照顧要享受,接受孩子的好意,也能讓孩子放心,平時也可以多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不然一旦空閒下來,更覺得寂寞。
養老不止這兩種方式我國老年人口超過3億,即將步入中度老年化。
不少人對養老院存在著一些不好的看法,其實現在養老產業已經越來越發達了。
社群式養老是一群老年人住在同一個社群,但是不像養老院那麼限制自由,在這裡老年人能住的很開心。
居旅式養老對於閒不住的老人來說更有誘惑力,去一些從沒去過的地方看看青山綠水,也還是很好的養老方式。
我國其實對於養老產業投入越來越多,也有更多的養老服務供人選擇,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安穩的晚年,還是要保護好身體健康,這樣自己不遭罪,兒女負擔也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