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的思想,認為兒子才是一個家的根本,可以傳宗接代,可以養老送終。現代人的思想觀念逐漸發生了改變,覺得生兒生女都一樣。其實,人到老了才會發現,兒子與女兒相比,差別真不是一般的大。

案例

張大媽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她一直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女兒不是很好。女兒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跟著村裡的年輕人一起出去打工,掙的錢也全數上交給了父母。

張大媽卻將女兒的錢都用在了兩個兒子身上,給他們蓋新房、娶媳婦,最後一分也沒剩下。等到女兒到了適婚年齡,張大媽卻沒有錢給女兒置辦嫁妝。女兒結婚時,她只為女兒準備了兩床喜被,就當是嫁妝了。

張大媽的做法讓女兒心寒,也傷透了女兒的心。女兒出嫁後,逢年過節,也會帶著禮品回孃家,但吃了飯就走。女兒不想面對涼薄的父母,對這個家也沒了感情。

張大媽和老伴的年紀大了,特別希望兒女能多關心自己一些。但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不想與父母住在一起,也很少會關心父母,都是關起門各過各的日子。

張大媽看到鄰居家的女兒經常回家看望父母,對父母體貼照顧,其樂融融。她羨慕不已,內心也滿是後悔。如果當年自己對女兒好一點,晚年也不會這麼淒涼。

很多父母都會比較看重兒子,一生的積蓄都用在兒子身上,但到了老年之後,不被兒子、兒媳待見,自己老無所養,老無所依,這種現象比較常見。

特別是一些生性涼薄的父母,將女兒辛苦打拼賺的收入都花在兒子身上,完全不顧女兒的將來。女兒的心被父母傷透了,即使面對年邁的父母,也很難再有孺慕之情。

不難發現,真正對女兒好的父母,老了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儘管兒子與女兒同樣孝順,但女兒遠比兒子貼心,更會照顧父母的情緒。

懷孕時,覺得生兒生女一個樣,其實不一樣

1、父母操的心不同

兒子從小就比較調皮,長大後也很難管教,父母在兒子的養育和教育上,要付出比女兒多幾倍的精力,才能管教好兒子。

當兒子成年以後,父母還要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甚至在兒子有了孩子後,還要幫忙帶娃,很可能引發婆媳矛盾,導致出力不討好。父母對兒子有操不完的心,甚至會操心一輩子。

父母對女兒的心相對簡單一些,除了小時的養育和教育,一般在女兒結婚之後,父母就會省心很多了。即使幫助女兒帶娃,母女更容易溝通,不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2、兒女的回報不同

女兒比兒子更重感情,對父母也會多一些溫情,讓父母感覺到貼心和溫暖。女兒即使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對父母會有更多的感恩之情,會時常回家看望父母。

而兒子身為男人,感情本來就沒有女兒細膩,與父母也缺乏共同語言,表現可能會比較冷淡,往往傷了父母的心還不自知。

雖然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生兒生女一個樣,但父母老了後,生兒生女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想要老了有人關心,可以說一說心裡話,女兒就比兒子多了一些優勢。

家有兒子和女兒,父母應當如何正確對待

1、公平對待兒女

家有兒女,父母應當公平對待,對兒子和女兒不可以有任何偏心之處。大多數父母比較偏愛兒子,吃穿用度都會給兒子最好的,女兒就會被忽視,這無疑會傷了女兒的心。女兒與父母的感情會疏遠,甚至會產生怨恨心理,長大後也不會孝順父母。

父母給兒子買的東西,最好也給女兒一份,不要讓女兒感覺到父母明顯的偏心,孩子的身心才會健康成長,既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兩個孩子之間也會產生深厚的感情。

2、給兒女相同的教養

父母要給兒子和女兒相同的教養,不僅要注重兒女知識的學習,還要幫助兒女建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兒女各方面的能力,讓兒女可以全面發展。

​不管任何時候,有教養的孩子,才會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空間,未來才可能有所建樹。父母給予子女的教養,才是父母留給子女的最好財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不應當給予差別待遇,以免傷了孩子的心。父母對兒子和女兒應該同樣的疼愛,讓兒女都可以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呵護,都可以健康成長。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仇人都是自己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