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咱們現在有些人一談到王陽明曾國藩,就有一種盲目崇拜。

特別是那些畫大餅熬雞湯賣成功學教程的人,漫無邊際地誇大王陽明曾國藩的成功哲學,好像讀了王明陽曾國藩,自己就一定能成功似的。

事實不是這樣的,他們當然有過人之處,但如果把華夏文化比做璀璨星空的話,他們也只不過是星空中的一顆星星。

所以,盲目崇拜要不得,那跟盲目追星沒啥區別。

我們要保持清醒,對於他們人生經驗中的可取之處,我們學習借鑑,但也要結合自身實際,不能別人說好,自己也跟著說好。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曾國藩,咱不說他是千古一完人,但他從一名草根完成人生逆襲的經驗,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思考的。

比如他認為,自己未來能走多遠,能飛多高,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能力問題,更重要的還要有以下四知

一、知命

俗話說:自知者明。

自知首先就要知命。

就要求:盡人事,聽天命。你得清醒認識自己當下的處境,對於自己能得到的,就要努力爭取,人不努力,啥也不是。

但是對於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要強求,否則就會自尋煩惱庸人自擾。

我們小時候上初中,都是騎腳踏車去學校的。長大後,我在腳踏車上悟出一個道理。

這人啊,就像腳踏車的輪胎,你得經常給它打氣,它才能跑得動。但是一旦打得過多,就會砰的一聲爆胎了。

所以,人得知命,知道自己的命裡能容得下多少榮華富貴,如果不屬於自己的還要去強求,就會就車輪胎一樣爆掉

北宋名相呂蒙正,在不得意時,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仍不忘其志

在得意之時,是“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卻不忘初心。

在任何境遇下,能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人生可無悔。

二、知禮

禮,不單是指禮貌,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禮節。

我記得在電影《皇家特工》中有一句話,叫:“不知禮,無以立”。

我們知道曾國藩與左宗棠是對頭,但無論如何看不慣左宗棠,曾國藩都是以禮相待,不失為人之氣度。

比如,有一次,有人問曾國藩,在西北戰事上,你和左宗棠誰厲害,曾國藩 坦言:我不如左。

這就是曾國藩的禮,做人不失本分,包容別人的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接受自己的不足,這才有做人的雅量,也才能把自己的事做好。

三、知言

所謂人心隔肚皮,你永遠不知道別人說的話,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

這就要求我們有能聽懂話外意,弦外音

只有知言,才會善言

在現實中我們不能忽視了語言的力量,會說話的人,往往有好人緣,一般運勢都不會差。

就比如有一次,曾國藩的下屬拿一份戰報給曾國藩看,曾國藩看後,大手一揮把“臣屢戰屢敗”改成“臣屢敗屢戰”。

雖然意思是一樣的,但效果卻截然不同,前者是一種能力不濟和頹廢,後者卻有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意。

慈禧一看,欣賞不已,認為曾國藩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四、知仁

儒家解釋說: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也。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人一尺,人家就可能會敬你一丈。做人不要太小氣,不要只看到自己利益,為了自己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

雖然我們對別人好,未必一定得到償還。但是在為人處世上一定不要有惡意,一旦心存惡意,必定會招來惡報,這樣的人生又如何越走越寬呢?

曾國藩在官場上就經常向高層舉薦下屬,這也換來了下屬們的真心擁戴,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曾國藩後來的人生也就越走越高。

所以,咱要想走得遠,飛得高,就不僅僅是埋頭苦幹,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讓自己的努力變得就價值,就要在這四知上細功夫,早晚會否極泰來,出人頭地。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領證的小夫妻,因裝修房子鬧離婚 / 相處好是親家,否則變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