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一說“賢惠”,我們會戲稱:“賢惠,賢惠,就是閒起啥都不會。”這話雖然是戲言,但我認識的幾個“賢惠人”確也無趣得很。
一
我有一個同事,他妻子是遠近公認的閒惠人。勤儉持家,孝敬公婆,對老公也是百依百順,而且到了罵不還口的地步,當然我這一同事也是有素質的人,打妻子倒是沒有過,只是找情人感覺有點明目張膽的。有時我們在辦公室就常半開玩笑半批評他:“你就知足吧,嫂子這麼賢惠的人,你是打著燈籠也難找,你還作。”每每這時,他總是嘆息說:“好像是挑不出半點毛病,家裡家外她從不跟人紅臉,可大事小事都得我去操心,甚至是感覺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也惱火啊。”剛開始,我們和他妻子不熟,也不理解這話的意思。後來,住在一棟樓,和他妻子熟絡起來了,但就只侷限在路上打個招呼之類的。他妻子說話不溫不火的,可我怕跟她聊天,聊不到一塊兒去,她說的話題我不感興趣,我說的話,也和她產生不了共鳴,感覺我們腦回路不在一頻道上,聊不上兩分鐘,我就興味索然,有種想逃跑的感覺。我終於理解路遙的《人生》中的高加林對劉巧珍的感覺了,也能慢慢理解同事的感受了。
二
我老公的好朋友,帶點殘疾,娶的妻子雖然人才一般,但身體、智力正常。以大家的眼光來看配有殘疾的我老公的好朋友來說綽綽有餘了。而且他這妻子還很勤勞,一家人的活計都是她幹。可我老公這一好朋友就偏偏不愛回家,連放假都寧願給單位看大門,他跟他老婆的解釋是:多少掙兩文。他老婆一聽能掙錢,那行啊!還挺樂呵的。只有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他就是不願回家。可我老公這一好朋友是既無外遇,也不亂來。我有點好奇,問我老公是怎麼回事,我老公只笑著說:“等你哪天跟他老婆擺擺龍門陣(方言聊天),就知道了。”後來在酒宴上我有幸領教了,她跟你聊天,你感覺她的見識只有一拃遠,實在是無趣得很,可偏偏她又喜歡說話得很,全程我還得微笑著注視她,不停地用“嗯”,“啊”之類的應付她,好幾次想找藉口離開,都被她拖住,最後只好一邊“嗯,啊”一邊在心裡默唸:“快來個電話解救我。”一席飯吃完,電話也沒響,她還談興正濃,我是逃也似的離開。
三
我同學,從他女兒的模樣我就看得出她妻子年輕時是個美女。她妻子也是非常賢惠。家務事全包,農活全包。我這一同學就是一個十足的大爺,吃飯都要他老婆添了遞在手裡的人。可我親眼看到他無理取鬧扇了他老婆兩耳光,他老婆竟然不哭不鬧,低頭趕緊進廚房煮飯去了,留下我們幾個女人憤憤不平,在那裡和他理論。有時在一起聚會,因為他老婆隨口說句話也會招來他的大罵。我們幾個好朋友都看不下去了,背地裡教他妻子怎麼收拾他這個壞毛病。可教了幾次,我們幾個只有哀嘆:對牛談琴,她領悟不了我們的主旨和精神。我們一方面鄙視我的這個同學動不動就打罵他妻子;另一方面也開始理解那種怎麼教也教不會,而且怎麼也無法讓她理解你的精神與想法時的抓狂感。
四
我親侄女,二十歲時跟我一起生活了兩年。我發現她能力太差,想好好調教她一番。剛開始時,我是耐心地教,可每次她都是一句:“哦,是這樣的。”站不上兩分鐘就走了,又不善於觀察,等你讓她親自操作時,做來全然不是你想要的樣子。電器是一經她手就常常壞了,我擔心觸電,總提醒她:插電時,先檢查插頭上有沒有水之類的才用,可沒用。下次,你不知她會犯什麼低階錯誤。人雖然很勤快,可只能做粗活路,精細活就無法了,不是難教的問題,而是浪費了材料,又浪費人力的問題。就連用電飯煲煮飯,這麼一件看似簡單的事,她天天煮不是幹,就是稀,很難有一頓剛好合適的。教到後來,我放棄了,隨她怎麼做吧,反正我是教不會她。反觀我的另一個侄女才十三歲,難得到我家耍幾天,但這個小侄女機靈,什麼事都不用教,只要你在她面前做過一次,她就會了,而且做來比預期的都好。有時不消安排,一個眼神她就懂了。我常常感嘆有些事不是勤奮就能改變的。後來我這個大侄女出嫁,並生下了一兒一女。我姐姐總愛在我面前哭訴:“說侄女婿霸道,家裡要他說了算,還常常打罵我侄女,每次被打罵,我侄女都只會哭。想讓她們離婚吧,小孩又很造孽。”我也厭惡那個侄女婿,但我知道我侄女的能力,出苦力吧,她沒勞力;想掙點輕巧錢吧,又沒起眼動靜,別人也不會請;想考公務員吧,又考不上;就連做個家務活吧,都不盡人意。離了婚她是養不活孩子的。所以,我只有寬慰我姐:等孩子大點,看在孩子份上,他能否對她好點。
結束語: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真正智商高的女性都不願意在家做賢妻良母,即使不得已迴歸家庭做了家庭主婦,她也不會停止學習的,她會未雨綢繆為將來的再次入職做準備,同時也不會讓自己和社會脫節。這是一個多媒體的時代,只要想學習,那就沒有什麼能攔得住你。
而以上我熟悉的幾位女性都有一個共同點:學習能力差、反應遲鈍、理解能力差、眼界狹窄,語言無趣。我在譴責不善待女性的男人(現代都是戀愛自由,不管是什麼原因娶的妻子,總該是睜著眼睛娶的吧,自己認的銀子好使,就應該善待他人)的同時,也開始理解那種“雞不可同鴨語”的痛苦。物以類聚,獸以群分。對事物的反應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沒有共同語言,只是為了生活起居有人照顧,為了子女有一個完整的家,而生活在一起。這樣的家庭在外人眼中堪稱完美,可箇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我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經歷悟出:婚姻中所謂的門當戶對,主要還是指智力的旗鼓相當。財產是可以自己掙的,古理有句俗話:“三窮三富不到老。”而學識,只要聰明肯學,隨時都可以提升,這是一個多媒體的時代,只要自己想學,坐在家裡就能進行。只有先天智力是來源於基因。一個問題有人用五秒能看透,有人用一生都看不透,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