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假定你置身於下面的情境中:你自願參加一項直覺判斷實驗。你和其他四個被試一起走進一個房間。試驗者向所有人出示了一條直線(X),然後,他又向你們出示了用於比較的其他三條直線(A、B、C),你的任務是判斷另外三條直線中哪一條與直線X最接近。好明顯,直線B是正確答案,這種判斷對你來說很容易。但是,第一個回答的年輕人仔細觀察一番說“直線A”,你伯伯對自己說。“這個人莫不是個傻子吧!”;接著第二個年輕人回答說是“直線A”,你開始吃驚,馬上揉揉眼睛仔細看圖;接著第三個回答“直線A”,第四個依然回答“直線A”。最後,輪到你了,“直線A”,你確定無疑的說,“我早就知道答案了”。當然,正如讀到上面一段讀者們可能已經猜到的那樣,前面是個都是試驗助手,只有你是唯一的實驗物件。在連續針對12個不同的大學生做了以上試驗後,有9位被試出現了從眾。從眾,可以定義為:由於受到來自他人或者群體的真實或者想象的壓力,一個人的行為或意見發生了改變。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這一事實決定了,大多數人在個人價值取向與社會價值取向不一致時,會改變自己,遵守社會價值取向。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有個人開始跑起來,然後又有兩三個開始跑,突然大街上好多人都開始跑起來,這時不知道哪裡傳來一聲“堤壩決口了”,於是大街上的人都開始跑。“往東跑”,不知道哪裡傳來的聲音,於是人群一致地往東跑去。可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幾乎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就是從眾,這種現象在希特勒的核心圈子、尼克松的“宮廷衛隊”等群體中,一個人完全喪失自我的價值判斷,亦步亦趨地從眾現象都表現的很明顯。

1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年前因婆媳不和而離婚,他現來求復婚,並保證買房搬出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