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還記得,小時候那些讓你討厭的、緊張的、擔憂的瞬間,以及種種那時候困擾許久的人和事兒嗎?

如果,回想一下,現在是否還有如多年一樣的心情?

01

某天,在工作的間隙,需要填一個表。

我逐行逐列從高中填起,填到現在的工作單位,但感覺哪兒不對,究竟是哪兒不對呢?

一直說不上來。

直到下午,某個企業專案的聯絡人跟我打電話講事情,我不甚熟練的跟他談方案、談運營、談創新和發展現狀以及問題。

掛了電話,我拿著手機往回走,突然就意識到那種不太對勁的感覺是為什麼了。

其實我真的是個數學很差的人,對數字不敏感,不喜歡公式和運算,像很多很多偏科的學生一樣,有著痛苦又難忘的應試教育學習階段。

然而,高考時候,因為不懂大學的專業課程和重要性,隨手填了個經濟類的專業。

四年的大學時光,在學習上並不快樂,每到期末我都得焦慮的想辦法去應付高數、機率統計、財務管理等需要和數字打交道的課程。

所以,四年前,我大三,在某次受到打擊後,萌生了考研的想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但那時候特別清晰堅定的一點就是我要跨專業,我以後不要再跟數字、資料打交道,我不喜歡經濟類的專業。

考研的過程,苦與樂並存,但信誓旦旦要換專業換方向的打算成了非常重要的動力源泉。

後來,如願以償。

幾年時間一晃而逝。

但四年前的我自己絕對不會想到,四年後的我,在一個就以“經濟XXX”作為命名的單位裡工作。

我平靜而又淡然的適應了環境,接手了工作任務,開始投入到日常瑣碎事情裡。

直到那個下午,外面夕陽西下的陽光透過窗戶斜鋪在走廊的地板上,細小的灰塵顆粒在光影裡隱隱浮動,窗臺上綠蘿的葉子無精打采的耷拉著腦袋,周圍很安靜,我一時間竟有點恍惚不知道自己是在那裡。

突然就感到很難過。

02

我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來回想自己曾經的心境,捋清楚自己的這幾年。

很多經歷、彼時彼刻的心情沒辦法用語言描述。

有時候有點討厭自己的記憶力太好。

我一直都沒忘記小學時候,被抽到黑板面前做題,別的小朋友做完回座位了,我就是列不出來那道簡單的豎式計算,老師嚴厲的語氣,下面起鬨的聲音,以及轉身回座位時掉下的眼淚。

沒忘記高中一次期中考試裡,數學只考了三十多分,但語文和英語都120+,那張貼在教室門口牆上的成績單上,數學成績被班主任重重標出,坐在第三排的我一抬頭就要看到它,也很多次被明嘲暗諷,被數學老師罰站。

也沒有忘記大學裡高數認真複習了很久還是隻考了七十多分,在我鬆了一口氣的時候,旁邊有同學說:題目怎麼這麼簡單,我都沒複習就考了九十多分。

這些每一次細碎的記憶就像是一條條裂縫,經年累月,它形成了一條鴻溝,下面隱藏著我的弱點缺陷和不美好的記憶,我不敢邁過去,也不想看見,只有逃避。

但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記性太差。

在這段時間裡,我也在想,如果我四年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的話,那這四年於我又有什麼意義。

我試圖去想起讀研三年,我上過的很多教育類和管理類課程的某個理論是什麼,某個代表性人物說了什麼經典語錄,又或者是我參加過很多次的國內外、校內外的學術研討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但遺憾的是,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所以我也在想,教育於個人的根本意義究竟是什麼?

拋卻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將會以何種形式傳遞和影響。

可能很多人會說,專業不對口很正常;

也有人會偏激的因畢業後做了一份跟之前所學無關的工作,簡單粗暴的否定之前的幾年學習經歷,甚至自此不再認同接受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可是,所有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它總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一個人,就像雅思貝爾斯的一句話: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我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的確在這幾年裡,我經常感覺時間過得太快。

很多來得及的、來不及的事情都在不停的經歷,而整個人也變得愈發沉靜,喜歡上了獨處和思考,也不再害怕面對那些曾經讓自己覺得難堪的經歷和不夠完美的自己。

看到了更加美好的一切,去向往和追求,而後又在反思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遇到困難但又成為過去,這個過程讓人既新奇又快樂,彷彿是一個尋寶的過程,你不知道一路向前的過程中你還會遇到什麼,這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豐盈,生活充滿趣味和期待。

03

其實已經很久沒有動手寫過長篇的文字了。

但每天都在用很多的知識或者事情充實每一個空閒,偶然間發呆的時候,無數的想法快要在腦海裡爆炸,但開啟文件卻有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我把這一方面歸結於自己的閱讀和積累還不夠多,一方面在有時候語言的力量是很匱乏的,不知其意不能準確表達的語言不如保持沉默。

也在看一些書,但我們的《一期一會》欄很久沒有更新了,這讓自己有些挫敗也更想偷懶。

一天在看《故事裡的中國》時,莫言講到自己之前寫作過程中的一段經歷:

覺得看一本書比放學後去放羊更重要,躲進草垛裡看書,忘我到已經忽略到周邊的一切,直到母親回去找到他....

這讓我想到很多人,戍邊的戰士、工作了幾十年的鐵路工人、做了一輩子研究白髮蒼蒼的學者....

一直很喜歡看紀錄片、紀實類、傳記類或者談話類的節目或者作品,他們有一種讓人能夠沉浸其中、慢慢安靜沉澱下來的力量。

如果說客觀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是無法避免的,而內心的原生動力則顯得既脆弱又恆久。

你沒辦法預測哪一個時刻,心裡的那根弦就斷了;

但你也無法想象,原來一個人真的可以做到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堅定。

最初笨拙的選擇、後來可能的搖擺,直至最後成為熱愛和習慣。

這種看似平淡但又真實的故事,娓娓道來的語言,樸實的敘述,都讓人熱淚盈眶,充滿敬佩、感動和敬畏。

04

可能無論任何時候,人還是要有信仰、有所敬畏和熱愛。

山川湖海,草木良田,煙火世事,人間冷暖。

在感知生活裡一邊前行一邊熱愛。

但太過於年輕的時候,不要去做太肯定的決定,也不要試圖去糾錯自己和他人,時過境遷,幡然回首,會發現之前的種種豪言壯語像笑話。

時間和自己一直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在不經意間教會你如何向前、如何面對。

不要害怕面對過往,學著去覆盤自己的經歷,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長的路;也不要迷茫未知的明天,因為總有一天,回頭看你會覺得現在的一切都不算什麼事兒。

只要往前走,就會有路在;

只要在路上,就有同行人。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相親尷尬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