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轉眼,2020年就要結束了!——對一箇中年人來說,這不是一句套話,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讓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對我個人來說,這一年,工作生活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又的的確確有了一些不同。

今年,可能有更多的人羨慕體制內的工作。

我身在其中,對體制內的感覺,跟錢鍾書先生形容婚姻的情形十分相似: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和我同樣待在體制內的一個朋友,我們有著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她這些年來一直徘徊在辭職還是不辭職之間,同時不斷折騰自己:把能力不斷升級,去影響更多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她給折騰出了一條路。

我問她:你現在已經有了離開體制的底氣,打算走嗎?

朋友答:體制已經束縛不了我了,待在這裡,我依然感到自由。

和朋友的感受相似,回頭看2020年,我對自己感到最滿意的一點是,自己在不斷成長,內心逐漸強大,很多以前困擾我的事情,讓我感到痛苦的東西,已經能夠化解。

我想,這是閱讀給予我的幫助。

以下這10本書,是我從看過的50多本書中精選出來的。它們要麼帶給我新知識和新視角,要麼帶給我不曾擁有的感受和價值觀,讓我在成長這條路上走得不那麼膽怯。願親愛的你,也能從中獲得力量。

一、《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我一開始是衝著阿德勒的大名去的。說實話,看到書名的時候有點彆扭,誰沒事想被人討厭哪。沒想到,這真是一本寶藏書。

書中採用一位智者和一個年輕人對話的形式,針對年輕人在看待自我、人際關係、人生意義等方面的困惑,從問題的表層開始,層層剝繭,逐漸深入問題核心,幫助年輕人把自我從過去、人際關係和未來中解放出來。年輕人最終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

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我看完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收穫了這樣一個信念:不能等著別人發生變化,也不要等著狀況有所改變,而是由你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二、《終身成長》

這本書讀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很多觀念和看法,都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

這本書揭示的是思維模式的力量,它的核心觀念是: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是指天賦和才能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是指人可以透過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實現改變和成長。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能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並能用成長的心態面對挫折。

這看似很簡單,但其實要改變自己原有的觀念、思維、行為,並不容易。對思維的這個認知,正在影響我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比如對孩子很惱火的時候,腦中會有一個聲音:你在用固定型模式看問題呢。

三、《非暴力溝通》

關於溝通,這本書真的很好很好。

它不是一本教所謂的溝通技巧的書,而是幫我們迴歸溝通本質,教我們如何用愛的語言正確溝通,用不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衝突。

書中透過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揭示溝通的核心點,即瞭解他人和自己的內心感受和需要,及時正確表達自己的請求。

讀完之後,只有一個想法:實踐實踐實踐!

四、《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本小說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關於種族歧視的故事。

主人公的父親阿迪克斯是一個正直、善良的律師,他冒著重重阻力,幫助因被白人誣告為強姦罪的黑人湯姆進行訴訟,但依然沒能阻止湯姆被判有罪。最後無辜的湯姆心灰意冷而越獄,被亂槍射死。

書中,阿迪克斯及一些人的良知與勇氣讓人看到了黑暗中的力量,同時,阿迪克斯對孩子的教育觀也很值得回味。比如,他主張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因為孩子比成人更敏銳地覺察到你在迴避問題,迴避會讓他們更糊塗。

與大家分享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

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

五、《窮查理寶典》

沃倫•巴菲特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不知道,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也極具智慧。

查理•芒格有一句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話:在一個只擁有錘子的人眼裡,什麼問題都是釘子。就是說當一個人思維單一時,無論看什麼事情,角度都是單一的。他主張多元思維模型,即為避免扭曲現實,需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然後將實際經驗和間接經驗懸掛在這個強大的思維模型架上。為此,他提出要具備數學、會計學、心理學和微觀經濟學等四種學科知識。

除此而外,查理•芒格提出的能力圈、逆向思維、時間複利等觀點和思想,不僅僅是對理財投資,對人的成長,都非常值得細細咀嚼。

六、《自控力》

做事三分鐘熱度,煩惱自己沒有自控力的親們一定要看看這本書。有時候,可能我們對自己沒有意志力這件事存在認知偏差。

摘抄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

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自控是大腦耗損能量最多的,所以有時候大腦為了儲存能量,不願意給我們充足的能量去抵制誘惑,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緒,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失控的存在,因為能量不足,大腦開啟了自我保護模式。

我看完這本書,一是更新了對“冥想”的固有看法,有時會用它來訓練意志力;二是不再把閨女所說的“自律在學校用完了,回家要好好放鬆”歸因為她的態度問題,對她更加理解和寬容了。

七、《影響力》

本書呈現了很多經典案例,像“水門事件”、“兇殺案中看客袖手旁觀”的例子等,以及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比如超市打折優惠等,並總結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等六大影響力武器,分析人們是怎樣在不假思索中被這些心理影響的。

一些好的影響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中,比如看見促銷,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避免一時衝動;在緊急情況下,指定一個人幫助你,比求助一群人,獲救機率更大。

也可以防止有些人利用這些影響力武器從中漁利,或是讓我們就範。比如對壞人做出的承諾,我們的內心可以不和言行一致。

八、《自卑與超越》

很多人都曾被自卑困擾過,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並不是一件壞事。阿德勒說“無論是追求優越性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態,而是一種能夠促進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長的刺激”。只要處理得當,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

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解釋自身遭遇和迴應的方式。阿德勒主張,我們要回到童年,從自卑感的源頭入手,追本溯源,才能解決自卑問題。

我特別喜歡阿德勒,原因是從他在自卑中汲取力量從而成長的經歷中,減少了我心理上對於改變自己的一些阻礙。

如果你也因自己某方面感到自卑,並且想改變自己,向你推薦這本書。

九、《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書如其名,這本書的內容是講如何培養習慣,避免半途而廢。

的科學方法。書中具體從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教我們培養習慣。

就我自己的看法,這本書能讓你在養成一個習慣之前,瞭解

堅持的難點痛點在哪裡,而且給出了針對性的具體對策,對提高堅持下去的成功率還是很有幫助。

如果想進一步瞭解習慣背後的執行原理,還可以結合《習慣

的力量》、《掌控習慣》兩本書一起看。

十、《認知覺醒》

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的書。

作者周嶺36歲才意識到自己生活渾渾噩噩,並開始覺醒,走上了自我改變之路。在書中,他分析了我們的大腦、思維特徵,並介紹“元認知”、“學習規律”等概念和內容來提升我們的認知,並針對易踩雷區給出了促進行動力的方法。

看完這本書之後,感覺自己對事情的認知角度跟確實跟以前有所不同。其中,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有兩點:一是加深了對大腦的認識,從而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作者從大腦的生理構造出發,分析了人類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天性,以及焦慮的本質。比如我在寫東西受挫感到焦慮的時候,就會想:嗯,我正處於“慾望大於能力,又缺乏耐心”的狀態。這樣比較能坦然接納自己的負面狀態,然後再進行調整。二是關於反思能力,即“對自身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的元認知能力。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的思維活動,確實會讓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我寫每日反思也是從看到這章內容時開始的,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自我審視、主動控制”,不斷提升元認知能力。

能看完這篇文章的,對閱讀一定是真愛了。

1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我離過婚生過孩子,你敢娶嗎?男:不要緊的,我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