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刻孤單
不妨抬頭看看月亮
0 1這幾天,有一個判決書火了。
關於離婚的。
一個老太太,結婚40年,過得很不好。
她說,丈夫脾氣暴躁,一點就著,40年裡對她非打即罵。
為了3個孩子,她一直忍氣吞聲。
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有了工作,成了家。
她不想再忍了,決心離婚。
但是,她丈夫堅決不同意。
理由是兩個人風風雨雨這麼多年了,還有3個孩子,他也沒出軌。
平時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但年紀大了,開開玩笑挺正常。
到了這個歲數,該互相照顧了,離什麼婚啊。
老太堅決要離。
老頭死活不肯。
事情就僵住了。
如果你是法官,你怎麼判?
這個案子的法官支援了老頭,判他們不離。
理由寫在了判決書上:
雙方雖因瑣事發生矛盾,但並不足以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
年少夫妻老來伴,晚年生活更加需要相互支撐。
二人今後只要能互諒互讓,加強溝通與交流,就仍是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幸福,叫法官覺得你幸福。
這個判決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爭議。
大部分網友表示反對。
因為這事太多人關注,前天法院迴應了:
老太太說的“非打即罵”,在正常的夫妻矛盾範圍內,沒有家暴報警記錄,也沒有證據能證明男人家暴。
同時,三個孩子也不願意父母離婚。
所以從關愛老人角度,法院駁回了老太太的離婚請求。
0 2我也非常反對這個判決。
不僅是反對,甚至有些憤怒。
設身處地想一下這個老太太的心情:
嫁了個不合適的人,忍了一輩子打罵,終於熬到兒女長大,再也不願忍下去了,只想解脫。
可是別人告訴她:你應該珍惜幾十年的感情,回去過幸福生活……
換你,你怎麼想?
我們無從知道這個老太太的一生,但前幾天一個很火的阿姨的經歷,可供參照。
她叫蘇敏,56歲,結婚三十多年,婚姻同樣不堪忍受。
說起來,都是一樁樁小事:
丈夫擁有家裡沙發和電視的使用權。她操勞了一天想看會電視劇,必須等丈夫回房睡覺才可以。
她不敢參加同學會,因為丈夫會突然推門而入,當眾羞辱她是神經病。
他們家的車,她多開一會都要趕緊把油錢轉給丈夫。
母親生病,她迫不得已用了丈夫的醫保卡,結果第二天丈夫就改了密碼。
此外,她還要擔驚受怕,不知什麼時候丈夫會生氣,動手打她。
她一邊工作賺錢,一邊操持家務,是個放下拖把拿掃帚的人,一刻不停地忙。
可是丈夫對她沒有任何認可和尊重,永遠都是貶損,都是冷嘲熱諷。
她深感壓抑,一度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得不服用抗抑鬱藥物。
她說:
“那段時間,每天睜開眼睛,都想去死。”
“我感覺我要是再跟他過下去,我就要掛掉……”
她的女兒女婿也說,媽媽是個善良的人,性格蠻好,直爽,勤快,做事很利索。而爸爸比較挑剔,常跟媽媽吵架,還動手打。
但是。
女兒強調,“爸爸在外人面前都是老好人的形象,脾氣好,孝順,他是不會承認自己家暴的。”
0 3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蘇敏阿姨要求離婚,法官會怎麼判?
依照開頭那個法院的看法,極大可能也是:
雖有打罵,但那是夫妻正常矛盾。
年少夫妻老來伴,晚年更要相互支撐。
今後只要互諒互讓,加強溝通,那就還是和睦美滿的家庭。
法院這麼一判,兒女親戚再跟著勸,這婚,估計就離不成。
然後,這個可憐的女人,就要繼續在糟糕的婚姻裡隱忍。
了此殘生。
這叫什麼事兒啊。
0 4世間多少婚姻,都維繫在一個女人的隱忍上。
我為什麼感到憤怒?
因為女人的感受,沒有被看見。
她都壓抑成抑鬱症了,但人們還在說另外一些事:
你看,離了婚老頭多可憐啊。為了孩子,忍忍吧。這麼大歲數了還離婚,讓人笑話。他人不壞,又沒出軌,湊合過吧。……別覺得可笑,我們身邊大部分的人,就是這樣陳舊的觀念。
和開頭的審判書如出一轍。
人們好像就是覺得女人該依從丈夫,忍氣吞聲,為家庭付出一切。
只要丈夫沒出軌,沒賭博,沒打得你快斷氣,那就是一樁好婚姻。
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不是非要被打得頭破血流,非得把老公捉姦在床,才可以離婚。
20年都無法溝通,也是離婚的理由。
30年沒聽過一句暖心話,也是離婚的理由。
40年一直忍氣吞聲,痛苦壓抑,更是離婚的理由。
這不是某個法官的問題,整個社會的觀念都需要進步。
我們不能總考慮孩子,考慮男人,考慮穩定。
女人也是人,她的感受憑什麼被忽略?
很多男人在婚姻裡,自私、冷漠、粗暴無禮。
而當女人不堪忍受,提出離婚,他們往往還覺得自己挺好,沒啥大問題。
就像開頭判決書裡那個男人,一句“年紀大了,開開玩笑也正常”,就輕描淡寫地把一切抹去了。
可是“非打即罵”,那是開玩笑嗎?
如果真那麼好笑,她為什麼一把年紀了,還要拼死和你離婚?
老實說,你不是不知道她委屈壓抑,你只是覺得那不重要,你不屑理會她的感受。
那麼現在,你就理應承受最壞的結果。
0 5為什麼老年男性一般不願意離婚?
因為晚年離婚,會讓他們身處困境。
男人的生活能力比女人弱,讓他們一日三餐做飯洗碗,自己買衣服洗衣服打掃房間,都比較困難。
尤其是老一輩男人。
他們習慣了把這一切交給女人。
如果女人忽然要退出,就好像一個用了半輩子的免費保姆忽然要辭職,他們自然不願意。
但是反過來,老太太離婚以後,往往生活如常,甚至更好,因為不必多照顧一個人了,也不必忍受精神上的折磨了。
所以客觀說,老年人離婚,多數是老太受益,老頭受苦。
也所以,法院判決書上才會有那一句:“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駁回老太太的離婚請求。”
可是男人需要關愛,女人也需要啊。
她為什麼就一定要揹負“照顧對方”的義務?
奉獻精神,是女人的美德。
但奉獻的前提,必須是“她願意”。
如果她樂在其中,她可以奉獻一生。
但若是她不願意,她很痛苦,你又憑什麼要求她奉獻?
年邁的男人,離開照顧她的妻子,的確可憐。
但要避免這個可憐,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告訴他:在你擁有了這個妻子後,要在幾十年的漫長相伴中,好好愛她,保護她,讓她覺得你值得。
你年輕時悉心愛她,她晚年一定會好好待你。
但是,如果你從沒給過她溫暖,一輩子只有索取,只有壓制,她又憑什麼要照顧你一輩子?
那些晚年咬牙切齒要離婚的老太太,沒幾個是被丈夫善待的。
幾乎都是憋屈了幾十年,實在受夠了。
這才寧願孤獨一人,寧願忍受嘲諷,寧願揹負壓力,也堅持要離這個婚。
但凡男人給了一點愛和溫暖,她們都下不了這個決心。
0 6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結婚的有 589萬對,而離婚的有267萬對。
離結率高達45%,又創了新高。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想待在婚姻裡了?
不是他們不願意有個伴。
而是他們發現,有了這個伴,還不如沒有。
那麼,降低離婚率的辦法是什麼?
不是設定離婚冷靜期。
不是拼命摁住想離的一方,“忍忍就過去了”,“能不離就不離”,“都這麼多年了,享受幸福晚年吧”。
而是做到兩件事。
第一,告訴每個成年人,結婚請慎重,寧要高質量的單身,不要低質量的婚姻。
第二,教會每個成年人,如何經營婚姻。
要懂得好好溝通。
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要體貼去地愛,去陪伴,去尊重,去成為一個好伴侶,一個對方不想離開的人。
結婚時,我們都發自內心地說過“我願意”。
而比這艱難和重要一百倍的,是讓你的伴侶,在和你相伴幾十年後,依然能發自內心地說一句“我願意”。
願你的感受,被你愛的人看見。
願你擁有一樁好婚姻。
-END-
作 /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