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江浙地區興起了兩頭婚形式,與傳統的嫁娶或者入贅不同,新家庭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而兩頭婚的弊端同樣也有,但是好處也有許多,相對來說最大的弊端則是孩子的問題,兩頭婚家庭生育兩個孩子各隨父母雙方姓氏,但是在老人眼中,只怕更疼愛己方姓氏的孩子,而且孩子的性別可能導致雙方家庭的矛盾等等問題。
好處在於,比如在傳統中婚嫁中,彩禮嫁妝等等都需要,在如今社會中,攀比風氣不斷上升,有些地區彩禮上百萬都有,男方家庭全部的積累都耗在這上面而最後在婚姻上男女雙方有矛盾之後,如果婚姻出現問題,最終男方可能無力再負擔新的婚姻,這般也導致了當今社會得不婚行為。
《圍城》裡寫到: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
緣分聚聚散散,感情分分合合,兩個人沒在一起的時候,很想天天膩在一起,但真的在一起了,才知道平淡相守,也許是一種痛苦。
如果是為了驅趕孤獨,而那些不夠好的婚姻,夫妻相對無言,才是更加孤獨。如果是為了傳宗接代,那大不必為了愛情頗費周折。如果是為了老了有人照顧,那麼結婚後又離婚,又是為什麼?
人生在世,婚姻有時並不是讓你每一天都開開心心,也不能一直體會到激情和愛。很多時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會讓你厭倦,讓你疲勞,懷疑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也在想,婚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讓我夜不能寐。每一次和身邊的人爭吵,或者有讀者向我傾訴內心的痛苦,我就覺得婚姻很煩躁,好想回到單身的時候,一個人自由自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以前我認為婚姻是靠愛情的,現在更現實的認為婚姻更多的是需求與合適。即使再愛,婚姻裡的雞毛蒜皮也會耗盡愛情原來的模樣,畢竟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
現在很多人選擇不婚,或者是隻談戀愛不結婚,其實特都是看清了婚姻裡的本質。最終逃不過家人催促的選擇合適的人就結婚了。更長久的婚姻生活更多的是與愛情無關的,愛情會讓人忘記自我,忘記本真。婚姻的意義在於,彼此合適的扶持。
有些人剛結婚的時候希望找個伴就好,等到生活趨於穩定,又覺得當初找個精神伴侶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結婚的時候找的是自己愛的人,等到這份愛情被生活摩擦得毫無美感,又會覺得當初要是找的是另外一個人,是不是婚姻會更好一點。
也許之前你的婚姻本質是經濟合作體外加兒女培養人。
等到過了一些年,你覺得婚姻的本質可能就是精神伴侶外加兒女培養人。
所以,不同時間段,我們對婚姻的需求就不一樣。而需求的變化,必然帶來我們對婚姻本質看法的變化。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婚姻的本質與其他人的想法和需求無關,它只應該、也只能由你和你的伴侶來締造。
想要什麼樣的婚姻,都由婚姻中雙方來決定,當你覺得對方應該怎樣改變的時候,不妨嘗試去和伴侶溝通,並從對方的口中得出的自己也進行修正,這樣才是完美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