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付出的多了回報也就多了”等之類的話,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而我們很多人也在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著這些話。
只是,向來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女人很容易的就會在愛情裡迷失自己,然後就開始盲目地為對方付出著,以為自己的好能夠讓對方同樣地對待自己。
然後,她們付出了很多,收穫的卻是寥寥無幾,那些人享受了她們的付出,然後毫不猶豫地拋棄她們,認為她們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自己又沒有強迫她們。
這樣的女人,其實屬於心理學上的討好型人格,一切都喜歡以別人為中心,愛別人比愛自己要多出很多倍。
同時,在她們的心裡會認為,善良是一個女人特有的吸引力,但是付出的太多,在兩性關係中其實並不一定能行得通。
“價值互換定律”告訴你,為什麼要多愛自己一點01)、什麼是價值互換定律?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價值,所謂價值,在社會經濟學中指的是一件物品的屬性,一把刀很鋒利,鋒利就是它的價值;一瓶香水很好聞,那麼好聞就是這瓶香水的價值。
在市場中,黃金的價格要比銅鐵高出許多,那是因為在人們的眼中,黃金就代表著高價值,而銅鐵就代表著低價值。
而換算到人際關係之中,一個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價值就體現在他(她)在某些方面能不能提供有用的價值,價值越高那麼這個人的自我價值也就越高。
02)、那麼為什麼不愛自己的女人,不會具備太強的吸引力?
那是因為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會優先考慮其他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本身需要的價值性,時間和精力充足的情況下,她們會把這些資本投放在別人身上,而別人越走越高的同時,她們原地不動,也就意味著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一個俯視,一個仰視,一個價值高,一個價值愈發的低,而商場裡面那些打折促銷的低價值物品向來不會第一時間吸引人們的視線,而一個不具備高價值的女性同樣如此。
因此,在兩性關係中,女人想要讓自己更加具有吸引力,就應該多愛自己一點,這樣才能夠利用價值互換定律讓自己更容易受到異性的青睞。
人們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產生的感情深厚程度,是由交換的價值度所決定《最親愛的你》中的倪瑾有一張極其漂亮的臉,她不笑的時候是一個冰山美人,她笑起來的時候足以讓周圍人都失去了顏色,所以,她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也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她有很多個男友,編號為一二三,這些人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有已婚的,有未婚的,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錢且好色。
而倪瑾的要求就是另一半有錢,其他的並不重要,所以她和那些男人看起來耳鬢廝磨,其實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一個貪戀年輕的肉體美麗的面孔,一個享受奢華的物質慾望,他們都可以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價值,他們的感情也可以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產生。
可是年輕美麗的面孔再驚豔也總有看膩的一天,物質的慾望再奢華也會有被取代的哪一天,所以他們的價值度很低,甚至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人們的感情會在價值互換的過程中所產生,但是決定感情的深厚程度卻是雙方的價值度,價值高且長久,那便感情深厚;價值低且短暫,那便感情粗略。
硬性價值和軟性價值齊頭並進,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你美麗的外表,玲瓏有致的身材,不落俗套的衣品,這是你所具備的硬性條件,能夠在第一時間去聚焦異性的視線,為自己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你風趣幽默的性格,你爽朗不做作的真性情,你給人如沐春風的高情商的說話方式,這些是你所具備的軟性條件。
它們能夠讓你在硬性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獲得錦上添花的優勢,讓你的吸引力能夠長時間地維持下去,而不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在人際關係中,在兩性關係中,我們需要對自身價值做一個全面清晰地認識,分清楚自己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哪些是高價值,哪些是低價值。
當然,我們也需要去判斷別人的價值,然後對彼此的關係做一個清晰理性地判斷。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只有站在同一個臺階的人,才能夠擁有共同進步的底氣。
The End -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