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它告誡人們要向善、行善、揚美,始終懷抱善心、善意,善待所有的人,只有這樣,這個世界就會少許多假、惡、醜,多了許多真、善、美,人們的生活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美好。
善是生命的黃金。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在外打工幾年才難得回家一次的男孩,當他深夜坐車回到家鄉路口,路見一個陌生男子被車撞倒在地,肇事司機早已逃走。急於回家的願望讓他正想離開,忽轉念一想,他的家人是不是也會像自己父母那樣在等待他的歸來?於是他把那人送到了醫院,那人因此得救。後來,得知那人竟是他幾年未曾見過一面的親哥哥。幸虧他當時沒有袖手旁觀,否則,將會造成他一生一世的悔恨和內疚。
還有一位朋友說起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在他剛出來社會跑業務時,經濟能力有限,步行在外,也不捨得掏錢吃飯,只是在深夜回宿舍煮一點稀飯填肚子。有一次他很晚才回來,以為舍友都睡了,卻見其中一好友煮好了一碗麵條在那等著他……後來,他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出人頭地,在社會上有了挺高的身份和地位。許多年了,他依舊還記得當初那位朋友給他煮的麵條,在那個時候不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溫暖了他的心扉,給了他從未有過的勇氣、信心和力量。當然,他成功後沒忘朋友曾經的支援和幫助。現在,他們在同一公司上班,好得像兄弟一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由此可見,你善待了別人,生活也會善待你。你無意中做了一點點的善事,有時往往可以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甚至是十倍百倍於你付出的收穫,這也正驗證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
“盲人點燈——白費燭”這句諺語幾乎是家喻戶曉,我也一直以為是這樣。直到後來有一天,我讀了一則很有哲理的故事,我才認識到自己的膚淺和狹隘。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苦行僧人走到了一個村子的黑巷子裡,他看見一盞暈黃的燈正從巷子的深處緩緩前行。僧人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挑著燈在行走,他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燈,豈不多此一舉?於是僧人好奇地上前問道:“施主,既然你什麼都看不見,為何還要挑著燈啊?”那位盲人說:“黑夜裡如果沒有燈光照映,那麼全世界的人都會如我一樣成為盲人。所以我就點了一盞燈,既為別人照亮了路,自己也不會被別人撞到,豈不是兩全其美。”“哦,施主是為了別人,同時也為了自己。”
“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一個盲人能有這樣精妙的大徹大悟,真是讓人欽佩不已!那位盲人是不幸的,他沒有健康的身體,但他卻擁有博大的胸懷,他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人們常用“盲人點燈——白費燭”來比喻勞而無功、徒勞無益的事,其實也不盡然,“盲人點燈”的故事不正是針對這一說法的有力批駁嗎?
華人首富李嘉誠和比爾·蓋茨一樣,一開始只知道賺錢,後來得到大智慧者的開示,立刻捐款多做善事,放生、救助貧困、捐助教育、修路架橋等等,他的慈善行善,默默奉獻,換來了人生的輝煌時刻,那就是世界首富、有價值的人生。他說:“真正懂得如何奉獻國家、民族及世界的人,才是真英雄。”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經濟壓力大。看到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即便有幫助別人的願望,也得權衡一下自己的時間、財力。因此在這個世界上,每做一次志願者,每幫助一個貧困物件的機會都很難得。所以說:善最珍貴,善是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