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蘇晴又分手了。
恢復單身後,她時常在休息日找幾個好朋友,約在一起吃飯唱歌,喝完酒便開始哭訴她那不幸福的愛情,還有身邊各種不順心的事。
男友追她的時候很殷勤,後來卻對她越來越不耐煩,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一點也不體貼她。
一個組裡的同事總是想辦法少幹活多邀功,有事沒事還在她面前炫個富。
家裡的姐妹們都結婚了,有的還有了孩子,只有她還是單身,她媽媽三天一個電話五天安排一次相親,簡直煩透了。
其實,這些問題我們在生活中也都遇到過,但好像只有蘇晴會受到影響,心情變得極差。
“你們說,我畢業之後怎麼就再也遇不到好的人,對的人了呢?”
是啊,為什麼從她進入社會之後,就處處不順呢?
“蘇晴,你不要只看身邊的不好,你可以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時候自己只要改變一點點,身邊的人際關係就能改變很多。”
“我身上能有什麼原因?是我讓男朋友打遊戲的?還是我搶著幫同事幹活了?我又不願意變成大齡剩女,我也想嫁人啊!”
蘇晴說了一大堆,中心意思只有一個——她沒有問題。
很多人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都難免第一時間想到是外界的原因。
可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怎麼努力都沒遇到“對”的人,或是總是感到身處一個壞的關係裡,很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有時候未必是我們遇到了壞的人,而是因為我們在性格上的一些“特質”,讓我們在一段關係裡沒有辦法站到正確的位置上去。
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相處的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向一邊傾斜的,相處時間越久,交往互動越多,不平等的感覺就越明顯,關係也變得越“壞”。
我們在人際交往都希望獲得尊重,獲得滿足甚至是多方面的利益,但如果沒有認清自己性格上的弱點,站到了不正確的位置上,就會成為人際關係中的“受害者”,覺得所有人都在傷害自己。
每一種關係裡都存在著強勢和弱勢兩方,大部分人之間的強弱對比不太明顯,天平也是平衡的,但有些人因為性格的缺陷,註定成為弱勢的一方,在人際交往中吃虧。
1.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我們最初的安全感是由我們的父母給予的,之後才是由自己或是伴侶提供。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少認同和保護,長大後就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女性也更缺乏魄力,她們會渴望從伴侶那裡尋求關愛,尋求尊重,因此過分地依賴伴侶。
蘇晴就是這樣的,她總是喜歡粘著自己的男友,一開始的熱戀期,這樣自然會增加甜蜜感,但時間久了,男友也需要自己的空間,每當他和朋友一起出去時,蘇晴總會很不高興,她會忍不住檢查男友的手機,翻看聊天記錄,在好友列表裡尋找可疑的蛛絲馬跡。
因為安全感不足,她極容易深深地愛上對方,但可惜的是,同樣因為安全感不足,她很難留住對方,幾次分手,都是因為男友厭倦了她的“作”,慢慢變得冷淡,最終感情走向盡頭。
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讓我們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善意,用錯誤的方式挽留愛人,而我們自己卻不自知,自怨自艾地感到自己被世界拋棄了,就像蘇晴那樣。
2.不懂得及時止損。每個人都會犯錯,因為犯錯有了損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及時止損的能力和魄力。很多人都聽過沉沒成本這個詞,但面對自己曾經的付出,很少有人能真正果斷地抽身而退。
有些性格軟弱又心軟的人,常常會因為下意識地想要避免衝突,勸自己“再忍忍,說不定下次就變好了”。
一個人能夠及時止損,說明這個人有底線,知道自己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一旦出現自己無法忍受的事,就會大聲拒絕。
拒絕接受,表明態度,看起來是非常不近情面的行為,但這樣的行為恰好能讓對方瞭解你的底線,如果對方還希望與我們保持關係,自然會想辦法調整,如果拒絕調整,我們也不需要再繼續忍受損失。
有底線的拒絕,遠比無條件地退讓更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讓我們能更容易地認清那些不適合自己的人,儘快遠離他們。
3.過分表達自我。前面兩種人,在人際關係裡明顯呈現弱勢,但過分表達自我的人,性格通常自信而強勢。
那麼,這種看似強勢的人為何會在人際關係裡變成弱勢呢?
人際關係中雖然有強弱對比,但最後講求的是勢均力敵,沒有人喜歡一直被打壓,因此,當我們因為自信或是強勢,在群體中過分表達自我時,其他人就會感到不適。
即使是親密的伴侶關係也是如此,試想一下,誰希望伴侶每天對自己頤指氣使,說什麼都是“我覺得”“我認為”“我想”呢?
正確表達自我,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法寶,過分卻不是。
過分表達自我,只會讓大家遠離這個巨大又強勢的“我”,如果被他人拒之千里,根本無法融入關係中,難道不是一種更根本的吃虧嗎?
這些容易讓我們吃虧的性格缺點,你身上有嗎?
如果感覺到自己有一點像例子裡的人,也不要太緊張。
推薦一本《人際關係應用心理學》,用最日常的例子,教會我們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