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小長假臨近,很多家庭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帶著孩子回去和父母一起過節。你們準備回哪邊父母家呢?
同事小趙和先生在G州安家工作,不過小趙的婆婆家在N京,孃家在SJ莊,兩人都不想和父母一起住,所以長輩們也很少過來。逢年過節的,他們就輪流回兩邊家裡住,比如小趙這次去了婆婆家,下次就回孃家。這也是我們這些打工人越來越多選擇的處理方式。工作忙,假期少,兩邊長輩又離得遠,只能輪流來了。
不過辦公室還有一對,他們的做法就比較特殊了。女生小陳和先生都是本地人,兩人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在結婚這件事情上,他們沒有像很多新人一樣為彩禮、嫁妝等問題鬧得不愉快,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雙方父母共同操持的婚禮,一起給準備的新房,我們都羨慕不已。能放得下世俗的禮節流程,他們的父母已是足夠開明瞭。
不過之後他們家庭的做法可以說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婚後他們生了兩個寶寶,大女兒隨老公姓張,從懷孕開始就由婆婆來照顧她,直到月子、女兒上小學之前,主要都是由她和婆婆一起來照顧;到了老二,是個兒子,隨自己姓陳,同樣從懷孕開始,就由自己的孃家媽來照顧。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新型的婚姻形式:兩頭婚。目前能接受這種形式的家庭大多數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和小趙的情況不同,小陳這樣的大部分會和父母一起生活,而且是兩邊輪流住。
他們同樣跟兩邊父母都叫爸媽,不過孩子也是,跟兩邊長輩都叫爺爺奶奶。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養育是有分工的:隨誰姓,就主要由哪邊親家來撫養。比如小趙的女兒隨爸爸姓,那就主要由男方和父母承擔撫養,兒子隨自己姓,就主要由男方和父母承擔撫養。
到這兒,有些人就不能接受了……明明是一個家庭,卻把孩子養得像兩個家庭一樣,有必要分得這麼清嗎?小兩口在兩邊爸媽家住來住去還好,可是帶著孩子還分別住在兩邊,是不是就不太合適了呢?“兩頭婚”對於孩子的教育好嗎?有些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1、教育理念的磨合難度double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邊學習邊積累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夫妻之間、和長輩之間的教育理念不同。有一個外國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夫妻之間教育理念不同的問題。
妻子認為一定要拼盡全力讓女兒讀優等貴族學校,為此買“學區房”、裝優雅、辦社群聚會;老公卻認為孩子最重要的是快樂,沒有必要非擠進貴族學校搞得一家人不自在。
電影可以說非常真實了,相信這種教育理念的差異也再正常不過地出現在很多家庭裡。而在自己和父母之間,這種差異更為明顯,孩子的吃喝拉撒、穿不穿襪子、戴不戴帽子都可能是隨時會爆發的導火索讓一家人不悅。
通常一家人的教育理念是要彼此磨合的,教育經驗也是會正向積累的。但是在小陳的家庭裡,卻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女兒出生後,自己和婆婆在教育問題上爭執磨合了幾年;兒子出生後,她又要和爸爸媽媽再來幾年。
很多重複的問題,也要分別、反覆地和兩邊父母交代、爭執,甚至還出現一個人要“雙打”的情況,別人養兩個娃身體累,她是心裡累。而和兩邊父母之間的差異也各有不同,以至於最終很難按照她預想的樣子來教育孩子。
2、孩子教育脫離預期
雖然是同一個爸媽所生,但由於是不同的爺爺奶奶照顧,而且小張他倆又是兩邊輪流住,兩個孩子的撫養支出大部分也是分別由兩邊承擔。以至於不同家庭物質條件、不同家庭氛圍下姐弟倆的性格、生活習慣差異很大。
在小陳的教育理念裡,女兒一定要富養,養成一個小公主。兒子就要培養的有男子漢氣概、懂得照顧人、還要窮養,讓他吃點苦。可孩子的成長卻越來越脫離了她的預期,而且在兩邊對比下,差異更加明顯。
小陳的孃家條件優渥,父母又沒有兒子,可想而知這唯一的孫子就成了一家人眼裡的香餑餑。爺爺奶奶把小孫子寵上了天,簡直是要什麼給什麼。才三歲的兒子雖然懂得體貼老人,也是個小棉襖,但卻也透露出懶惰、缺乏勇氣和擔當的問題。
反觀女兒,在公公婆婆一向節儉、內斂的影響下,女兒小小年紀就非常懂事,知道不亂花錢,不亂要東西,可女兒身上的靦腆、懂事、缺乏自信的樣子卻總是讓她有點心疼。
她也會給女兒買花裙子,帶她去旅遊,去參加各種比賽,可無論如何,兩邊家庭環境的影響還是給他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影響。
3、像獨生,卻放大了落差
在小陳的家庭裡,兩個孩子都收穫了一份完整的來自爺爺奶奶的愛,這讓他們身上都有很多獨生子女的特質。
而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顯然小陳夫妻倆少了很多的物質壓力,但正是由於物質主要來自於兩邊父母,導致孩子成長的物質環境完全不同。
這也造成了每次生活在一起的短暫時間裡,姐弟倆像硬湊在一起的小朋友。
雖然兩個人的感情也很好,會分享玩具,會互相講有趣的事,但也能看得出兩人時不時就暗暗較勁,彷彿在說:是你搶走了我的爸爸媽媽。
尤其是當女兒慢慢長大變得更敏感了,有一次她還問小陳: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生活在一起,而我和弟弟要分開住,而且弟弟什麼都有,他的爺爺奶奶也對他那麼好,是你們不喜歡我嗎?
小陳聽到這樣的話忽然就流下了眼淚,她只能告訴女兒:不是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愛你,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就是因為太愛你了,才讓你一直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呢。這樣的落差,如果在一個環境裡成長,可能會縮小。
聽小陳講得多了,我就更堅信了要讓孩子們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想法。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除了父母和孩子之間延續最久的親情。不管物質條件如何,一家人不能散,不管是孩子的成長,還是我們之間的愛,都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