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女權主義崛起,她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母愛是偉大的,為了孩子,她們能爆發出無窮的潛力。另外,《三字經》有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也付出良多,在她看似嚴厲的背後,卻是永不服輸的倔強與滿滿的愛。
董竹君,1900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貧民窟裡,父親是幾輩人中最敢拼敢闖的一個人,為了改善全家人的生活,他毅然離開了祖祖輩輩“守護”的那片土地,來到上海拉黃包車。母親是一個李姓婦人,她勤勞能幹,不怕吃苦,與丈夫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幾年下來,家裡積攢了一點錢,董竹君被父親送到私塾讀書,脫離了文盲階段。
然而,在父親感染風寒之後,家裡卻沒有多餘的錢供董竹君讀書了,無奈之下,她不得不輟學回家。到了後期,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差,為了拿錢買藥,他只有含淚把董竹君押給青樓當三年的“清倌人”。在青樓“工作”的那段日子是不堪回首的,董竹君熬了兩年之後,終於抓到機會,裝病逃離了青樓,並與“青樓常客”革命黨人夏之時結婚。
最初,夏之時對董竹君還是極好的,無論她想幹嘛,都會舉雙手贊成。不過,當董竹君提出要去日本留學時,夏之時卻有點不悅,儘管他同意了妻子的請求,但卻派四弟一同前往,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以免她紅杏出牆。1915年,夏之時奉命回四川,而董竹君也被他騙了回來,臨行前,他交給董竹君一把手槍,一邊叫她防賊,一邊叫她在做了對不起他的事之後用來自殺。
其實,有點大男子主義的夏之時對青樓出身的妻子總有點戒備之心,尤其在他被解除公職之後,還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毛病,脾氣變得越來越差,他不但經常對董竹君又打又罵,還在她患肺病隱居的三個月中,一次都沒去探望過。不過,董竹君卻是個有能力的女人,丈夫失去工作之後,她先後開辦了“富祥女子織襪廠”和“飛鷹公司”,但由於缺乏經驗,兩個工廠都很快倒閉了。
1929年,夏之時與董竹君因感情不和開始了長達5年的分居生活,1934年,二人正式離婚。不過在夏之時看來,董竹君離開他完全就是一個愚蠢的決定,尤其還要帶4個女兒去上海打拼,他極盡嘲諷地對董竹君說:“你想帶女兒去上海我不攔你,但你若能站住腳,並把女兒養大,送她們去讀書的話,我在手板心裡給你煎魚吃!”
離婚之初,董竹君幾乎把手中所有值錢的玩意都賣給了典當行,有錢之後,她先在1930年辦起了群益紗管廠,經過高人指點,她拿到了一萬元股資。1935年,董竹君又開辦了錦江川菜館,上海三大亨親自上門捧場,另外,一些南京、上海的軍政要員也親臨為她撐腰。可見,董竹君不但實現了離婚時說出的話,還讓夏之時追悔莫及,她不會讓夏之時“手心煎魚”,因為他們早已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