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女人坐月子就是一面照妖鏡,誰是虛情假意,誰是真心把你放在心上,坐一次月子便可瞭然於心。坐月子不僅可以看出來婆家對女人的重視程度,還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真實的家風,不僅如此,還可以看清楚孃家人的真實面目。
可能很多人覺得,父母是最心疼女兒的,而女人坐月子時的很多矛盾,往往是兒媳和婆婆之間的。然而不全是如此,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母親遠不如婆婆。
如果不是身邊的人親身經歷過,我大抵不會相信,有些母親會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她不僅將女兒當作自己斂財的工具,還會在女兒坐月子的時候不停地找事,只是為了從女兒身上儘可能地索取,以幫襯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春秀(化名)在結婚以後的第三年才有孩子,之所以不敢那麼早要,主要是考慮到經濟的問題,她和老公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個月的收入最高只能上萬,一年到頭能存下來的錢,很少很少。
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條件,他們打算先存幾年,等經濟寬裕一點再考慮要孩子的事。
好在公婆很開明,願意理解並尊重年輕人的想法,雖然公婆的年紀漸漸大了,但他們活得很通透,很明白。兒子和兒媳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就會盡可能地幫,如果不需要,也不會強行干涉他們的生活。
春秀說,自己當初之所以願意嫁到他們家,就是因為他們家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寬裕,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鮮少有大的矛盾和爭吵。她覺得這樣的家庭是有愛的,自己嫁過來以後,哪怕沒錢也不會過得太差。
果然,她的選擇是對的,婆家人對她很好,處處為他們著想,雖然經濟上幫不上大忙,但總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關心他們,照顧他們。
春秀家經常有老家的土特產,都是公婆寄來的,他們覺得兩個年輕人在外打拼很辛苦,希望他們能吃點家裡的東西,把自己照顧好。
對於春秀來說,她已經滿足了,嫁給一個足夠愛自己的老公,背後還有一個如此溫馨的家庭。但對於春秀的父母來說卻不盡然,他們一心想讓春秀嫁給有錢人,這樣就能更好地回報自己的養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嫁給有錢人以後,日子過得很寬裕,可以時不時地幫襯孃家,尤其是幫襯自己的兒子。
是的,春秀從小就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下,在她父母的心裡,從來沒有她的半點位置。他們覺得辛辛苦苦把女兒養這麼大,供養她上大學,為的無非就是女兒將來能有出息,能嫁給一個好人家,這樣自己也就能跟著一起享福了。
如果他們只是圖春秀孝順他們,這倒沒什麼,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他們的思想已經完全畸形了。他們沒有把女兒和兒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好像女兒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兒子過得更好。
從春秀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開始,他們就開始了無窮無盡地索取,每當春秀說自己也沒錢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道德綁架:“你忘了是誰供你上大學的?誰把你養這麼大的?如果沒有我們,會有你的今天嗎?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你掙了錢不給家裡人花,還想給誰?”
這樣的話春秀聽了無數遍,每次聽每次都覺得心如刀割,她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如此對待她。不管她在外有多辛苦,父母都不管不顧,他們眼裡,只有錢,只有自己的兒子。
曾經有一段時間,春秀的弟弟迷上了網賭,不僅輸光了自己的工資,還欠了很多很多的外債。那些放貸的人找到了春秀的父母,父母就找到了春秀,跟她說:你不能不管你弟弟,如果他真的出了事,父母也就不活了。
那段時間的春秀經常以淚洗面,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當時的男朋友,也就是後來的老公告訴她:“你有沒有意識到,你們家就是一個無底洞,如果你再這麼無底線地幫襯下去,你這輩子都不可能再為自己而活了。
我不介意你孝順父母,但這跟孝順是不一樣的,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該怎麼做,等以後我們結婚了,這事肯定是要杜絕的。”
春秀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終於心狠了一次,跟父母說這事跟她沒關係,讓弟弟自己想辦法,還說,自己可以借給弟弟一萬塊,但一定要寫欠條,以後連本帶利一起還。
父母沒想到春秀會這樣,自然不會罷休。但春秀直接找了一位律師朋友,跟他們說再鬧下去幹脆就起訴,到時候看看丟人的是誰。
他們不敢鬧了,這事也就此罷休,但春秀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從此就僵了。所以後來春秀從結婚,到懷孕,再到坐月子,父母基本都沒有管過。也是這次坐月子,春秀徹底看透了,也知道以後該孝順誰了。
孩子剛出生那幾天,父母和弟弟誰都沒有來看,直到第五天他們才過來一趟。但一來就擺臉色,說話陰陽怪氣,指責春秀的婆婆不會照顧,還嫌棄他們家寒酸,說自己的女兒嫁過來真是瞎了眼。
這些話很不體面,讓春秀完全下不了臺。要知道那幾天,一直都是婆婆沒閤眼的在照顧春秀和孩子,婆婆有多好春秀心裡比誰都知道,所以她不允許母親這樣說話,當場就反駁了她,可她不依不饒地問春秀:“到底誰是你親媽?”
春秀也急了,直接來了一句:“你是我親媽,但你有個當媽的樣子嗎?這麼多年以來,你什麼時候把我當作女兒來看過?現在你還好意思跟我提這些!”
眼看春秀的脾氣要失控,婆婆趕緊過來勸解,一旁的孩子哇哇大哭,婆婆趕緊哄孩子。母親見春秀不跟自己一條心,處在那也尷尬,自己不聲不響地離開了。
春秀說:“坐月子的時候我才知道,婆婆和母親的差別到底在哪,我知道該孝順誰了,我真的徹底看透了。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過我一點愛,如今嫁了人,有了自己的家,我只想好好為自己而活。
我婆婆雖然沒什麼文化,年紀也漸漸大了,但她心底很善良,為人很樸實,沒什麼心眼,在我心裡她比我親媽還要好,以後,我會好好照顧她。”
這件事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是惡婆婆,有些婆媳矛盾的產生,多半因為不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也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是好母親,有些母親完全不懂得為女兒考慮,一如既往的重男輕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分清誰是真心對自己好,誰是虛情假意利用自己,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負那個對自己好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