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從前慢》
當今婚姻生活中,早不見了木心先生描述的模樣,那麼慢,這麼美。
即便賣豆漿的小店依然冒著熱氣,也擋不住擁擠的人潮,大家形態各異,疲於奔命。
有了孩子,從前的日子就走遠了。
網路的普及帶來極大便利同時也沒了“間隙”,關係和生活需要一個間隙,這裡麵包含等待、思念、獨處,也包含身內觀心中那悠長體驗,間隙給了一個人思考的空間,也給了這個人孤獨的機會。
如今,間隙被填滿了,甚至還不夠,人與人只能互相侵入,特別伴侶和孩子之間,他們相互交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使用、亢奮、焦躁。
且不說工作中那些業績考核、職務晉升、明搶暗奪,僅是孩子上學這件事就會讓婚姻支離疲憊。
有孩子的都知道,各種接送、準備三餐、班級群的打卡、檢查作業、陪伴閱讀、各種被稱作“社會實踐”的作秀……都不會讓你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週末總好一些吧?不,週末比平常更匆忙。
輔導班此起彼伏、特長班佔據著學校周邊的街道與寫字樓,有位媽媽告訴我,週末是她最忙的,倆孩子的文化課輔導(英語、作文、數學)、鋼琴、美術、跆拳道、邏輯思維、舞蹈、書法……
“大家都在報課、都在學,我們也不能落後呀”,是的,每個家長都這麼說。
真的,若不會統籌方法,還真不一定能把週末時間給對付過去,如何送完老大接老二?如何在接老二時買菜還不耽誤接老大?成了父母鬥智鬥勇的日常。
我常想,若把現代樓房全變成透明的,讓每個家庭都一覽無餘,在北京時間6:00-7:30的每個早晨,你會看到一個不亞於萬里長城的奇觀: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正在上演“集體戰鬥”。
鍋碗瓢盆聲、吼叫聲、哭泣聲、催促聲混雜,組成了這顆星球最大的交響樂。
其中的主旋律往往就是那一聲聲“快快快!”,而後便奔湧各條街道,無數汽車喇叭開始參與進來,還混雜著校園廣播的《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
不知古人看到如今這番場景,又作何感想?
還孤獨?孤獨什麼?!一沾床就能睡著,枕邊還播放著班級的影片會議。
瑣碎、忙碌的家庭生活,讓孤獨成了奢望。
直到孩子考上了另一所城市,婚姻中的兩個人兩鬢斑白,面面相覷,悵然若失。剛開始真正面對彼此,就已進入了“空巢”。
偌大的國度,看起來那麼完整無損的家庭,每個人卻被時間切成了碎片,來不及孤獨,就匆匆老去。
這豈不是一種更加悲壯的孤獨!
02
砌一壺茶,窗外銀杏葉緩緩落下,幾隻麻雀在上面蹦來跳去,炭上水壺“嘟嘟”冒著熱氣,黃狗在腳下懶洋洋躺著,收音機傳來悠遠的旋律,女人安靜地坐在板凳上,目光輕柔,嘴唇微翹,時而起身,瞥一眼掛鐘,再把茶水倒掉,續上熱水,再坐下。
她在等待即將歸來的丈夫。
“茶涼了,再給你續上”,丈夫剛進門,女人起身說道。等女人續完茶,男人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
這樣的場景,如今只能出現在螢幕上了。
我方寫下這些字的片刻,頓覺到了另一個時空,時光隨即慢下來。
就連我敲字也停頓了,不禁望向窗外,不遠處,被雨淋過的操場上,一個班的學生排得整整齊齊喊著號子,更遠處,還能若隱若現聽到讀書聲。
我們再也無法體會等待一個人的滋味,那種期盼、遐想、甜蜜、苦澀,被思念翻來覆去的咀嚼回味,如同一出看不見的摺子戲,在心中舒緩上演。
我們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只為去探望那個心心念念之人。甚至我們都無法等待一封情書,也不見拆封那片刻的忐忑。
就連上個廁所、等個紅燈,我們都來不及,一些心理過程就這樣永久消失了。
也都不再看書,那些高檔書櫃上擺滿了雜物,也許只在一瞬間的午後、手機沒電的剎那,你望著車水馬龍和鏡子中的自己,會偶爾自問: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沒了時間孤獨,沒了時間思考,也就沒了時間幸福。
海桑有一首詩是這麼說的:
一個朋友說:“先掙錢吧等生存問題解決了再去讀書,去寫詩,去享受生活。”然而不,怎麼能呢我一無所有的時候就開始了戀愛我喝酒,我打架我為了一個女人跑了兩千裡為了一首詩,我幾小時蹲在大門外今天是今天的,讓明天自己來找我
妻子說:“先圍著孩子轉吧等孩子長大了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然而不,怎麼能呢孩子會自己長大的如果我等他長大,我就老了,我就死了我就什麼也做不了了對不起,孩子並不比我更重要正如我不比我父親更重要我們各人都是自己的相互區別,相互愛著
03
昨日,一位醫生朋友給我發了條影片,是冬天的海。
她說:“宿醉過後,我決定請假,奔走300公里,一個人來看海”。
這麼忙的人如何有的時間?但我沒問,也不必問,只是回覆:“真好,在世俗中我們都需要擁有一片心中的海”,她隨即給我拍了帶的兩本書:《無關歲月》和《孤獨是種大自在》。
親密關係中糾纏的人們,需要的其實並不多,也就是一片海、兩本書。
恰好也是昨日,一位讀高中的學生同我分享了他的一篇作文,這文章寫得真是精緻。
他寫道:
“當我抬頭望向天空,又是一片什麼樣的顏色。稀薄的雲層中,苞含著微波的一縷陽光,在不經意間悄然綻放,雲,時刻變換著它的方向,在畫板的中央,忽然散開,又忽然聚合,將那溫暖的光,時隱時現。不知是用盡了筆墨,還是在此點上了光亮,雲的軌跡漸漸消逝在淺藍色的天空,只是一頓午餐的功夫,天空又恢復了它那原來的顏色,不加雕飾,淡淡的一抹淺藍,竟叫人懷戀起它那湛藍模樣,真是可悲。雲,還在向著太陽靠攏,試圖遮起它那耀眼的光輝,殊不知它照亮了一片土地,溫暖了秋。天空黯淡了下來,雲,用它餘留的白墨,蓋上了閃耀著溫度的光。用它的軀體感受那光的溫度,如碳烤般炙熱。秋,又恢復了它以往的寒冷。”
一個學業繁忙的高中男孩,竟如此細膩地描繪天空!
我想,除了心思細膩,他也是孤獨的,只有孤獨的人,才寫得出如此敏感的字。
這個歷史時期,我不認為有任何職業要比高中學生更繁忙、更孤獨。
而婚姻中的兩個人,卻看不到彼此的孤單,究其原因之一恰恰是瑣碎日常。
當一個人沒法擁有自己獨立的時間,也就不可能擁有孤獨、擁有親密,至於自由,就更遙遠了。
不是不想靠近,而是我們“沒時間”靠近,就連做愛也要提前安排計劃,如同目標清晰的工作,會讓人心安,但也失去了原本的美。
難道“真的沒有時間嗎?”
誰也不敢深究,生怕萬一有時間呢?那你們該怎麼辦,你們還要親吻嗎?還要手拉手逛公園嗎?還要帶一包紙巾去看愛情劇嗎?得了吧,那都是年輕時才做的事!
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夫妻,都覺得自己老了,不管是30歲還是40歲、50歲。
是歲月把人催老了嗎?還是心中不再懷揣夢想?
我一直認為,世間事,唯有愛情與理想值得叫人去瘋狂。
那麼,愛情難道就不能是一種理想嗎?或者理想難道就不可以是愛情嗎?婚姻呢?那些瑣碎的時刻,就不配擁有片刻甜蜜嗎?
是誰?是什麼?阻隔了這一切!
04
近幾年,我總在下午四五點鐘去影院,那個時刻往往只有我一個人,連續的包場,成了我與劇中人戲裡戲外的孤獨。
我不知道每個人都在想什麼,我想說的是,想什麼,做什麼都行,乏味細碎重複的婚姻生活中,你需要有那麼一點態度。
需要偶爾記起少年時許下的諾言,偶爾夢見酒杯碰碎的聲音裡曾摻雜過夢想,也要偶爾去看看星空。
哪怕看完星空你接著給孩子換尿布呢,也是可以的。
倘若還能被一些事情感動、激動,說明你還是有夢想的,有夢想就會有愛,有愛就會綻放,即使生活把你的時間切成了無數片,愛也會透過那微弱的間隙,閃閃發光。
有位中年母親,每次接孩子都會在花店買束鮮花,回家插進花瓶,而他丈夫也習慣每次下班第一件事就先聞一聞花香,這難道不是婚姻中的愛情嗎?
就算你把玫瑰換成燒烤,那也是愛情。
因為,在瑣碎婚姻生活中,你們彼此都沒有忘記身邊的小美好,正是這給乏味的日子添了一抹彩色,這色彩獨屬於你們兩個人,無關孩子、也無關日常。
是的!瑣碎、平凡、孩子、工作、忙碌都是日常,但它們只能佔據你的時間,沒法佔據你的心靈,你若有心,就會保持住哪怕一絲絲空間。
有了空間,婚姻中的另一個人才會走進來,愛也才有可能發生。
05
想起前不久我回大山深處的故鄉。
某個午後,我行走在山坡的小徑,腳下車前草東倒西歪,不遠處幾堆枯草垛間好像有人在衝我招手,我摘下耳機近前,看見一對我不認識的老兩口,老漢憨憨地依偎著老婆婆,婆婆繼續和我招手,我疑惑地看著她,尷尬地笑著。
婆婆滿臉皺紋黝黑髮亮,張開沒牙的嘴唇笑呵呵道:“過來,過來曬太陽啊!”,陽光就灑在我身上,我卻愣住了!
“什麼,曬太陽?!”心中猛一顫,隨即拿起手機剛要拍,卻不知什麼力量讓我放棄了。
彼時,陽光、草垛、野花、依偎在一起的老兩口,讓我捨不得有任何討擾,只是至今還在迴盪那句話:
“來啊,來曬太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