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距離產生美,靠的太近也是紕漏

兩個人的關係特別好,我們通常會用一個詞來形容:親密無間。然而,從實際生活來看,很顯然這個詞所述有些誇張的成分。事實上,成熟的人在與朋友相處時,並不是親密無間的,而是會講究距離。他們不會離得太遠,也不會靠得太近。因為離得太遠了,會讓人覺得見外;而靠得太近了,也會讓人感到壓力。

有的人認為,這是人心不夠單純的緣故,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我們發現在學生時代,朋友之間的親密程度遠勝於戀人之情。那個時候的摯友之間真正可以說得上是親密無間。然而,隨著人的成長,進人社會之後,親密無同的友誼似乎越來越少見了。即便是學生時代的摯友,相處時也沒有了過去的無間,感覺彼此有些生疏了。因為我們成熟了,不再單純。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距離的,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代表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大致可以分為4種:公眾距離、社交距離、私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公眾距離是指彼此互不熟識的人之間的距離,比如演講者與臺下的聽眾,教室裡的老師與學生,舞臺上的演員與觀眾。

社交距離指的是舉辦常規社會活動時,如辦公、開會等比較適宜的距離。比如在小型招待會上,隔一段距離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或簡單寒暄幾句就離開。

私人距離指的是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時的距離,正好能相互親切地握手,友好地交談。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陌生人進入這個距離會讓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產生警惕。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

親密接觸指的是非常近的親密關係,比如戀人、夫妻等,彼此之間可能會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於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和氣息。

人們可以允許關係密切的人進入親密接觸的距離之中。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識而隨和,可以不拘小節、無話不談。在異性之間,只限於夫妻和戀人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於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會自討沒趣。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很單純,追求親密無間的友誼是沒有問題的。然而,長大進人社會之後,如果還依然做著象牙塔裡的夢,那麼你的人生就只能留在原地。

其實親密有間,不僅僅是對戀人或是朋友而言,對於親人也是如此。你會發現小時候總喜歡有什麼事情就告訴父母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離父母越來越遠,父母倒是希望他像小時候那樣有什麼事情都跟自己說,但他卻會很不客氣地回句:“你們煩不煩?我還有事呢。”做父母的不要心酸,這是人成熟、懂事的過程。

親密無間不現實,每個人成熟了,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也都有自己的空間和秘密。懂一點人情世故,不要責怪朋友有事情不跟你說,你也不要事事都對朋友說。親密無間往往代表著沒有生命力,靠得太近沒有了陽光和雨露,花兒會早早地凋謝;而親密有間,並不代表心有多遠的距離,只是輕輕地後退一步,互相有呼吸清新空氣的餘地,這是一種對感情的尊重和珍惜,無論對誰都是有益的。

關係僵持時,要主動低頭認錯

人不可能不犯錯。尤其是性格活潑開朗的閃亮人物,亮相的機會多,犯錯讓人發現的機率也會增多。按道理來講,既然犯錯了,就要主動承擔。

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不會這麼做。而且,越是身份地位高、名頭大的人,就越難主動低頭。人們習慣隱瞞自己的錯誤,或者矢口否認,或者倒打一耙,或者混淆是非,卻很難痛痛快快地說聲“對不起,我錯了”。

能夠主動低頭認錯的人並不是沒有,但也只是少數。因為在很多人心裡,低頭認錯就是認輸,是件丟面子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當我們的行為被人指責時,最好的辦法實際上並不是強詞奪理地爭辯,也不是想方設法地隱瞞,更不能遷怒於人、推卸責任,而是應該抓緊機會,及時地低頭承認自己的失誤。

本身自己有錯誤,卻不願意承認,反而想去堵住別人的嘴,這樣只會讓事情越鬧越僵。做人要厚道一點兒,自己做錯了,就坦白地承認,這不僅是種聰明的做法,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誠實、可愛的人。當然,如果我們確實沒什麼錯誤,而被人誤會指責,也不能強迫自己去接受莫須有的指控,只不過在誤會解除之前,我們也不宜為自己作激烈的辯解,否則容易激起人們對我們的反感和抵制情緒。

懂得人情世故者會及時地向大家低頭,並說明自己確實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從而緩和人們的情緒,進而得到對方的諒解。

朋友之間產生矛盾,僵持不下,往往不是因為誰犯了什麼嚴重的過錯,而是因為一時的意氣。 實際上,雙方沮喪、憤怒、苛責和難以忍受的不是對方的錯誤,而是對方不肯認錯的態度。

我們應該清楚一點:相處的時間長了,再好的朋友也難免會鬧矛盾,有時候甚至會吵架,使得關係進人僵持的狀態中。這個時候,不要讓彼此的關係惡化,你應該主動表示自己的友好,不要礙於面子,覺得難為情,連一句道歉的話都不願意說。

在關係僵持或惡化的時候,主動表示友好,說.句道歉的話能夠很快緩和氣氛,挽回瀕臨崩潰的友誼。

不管朋友之間產生什麼矛盾,兩個人總是要有一個先主動認錯,不要一.直僵持著,僵持對彼此之間的感情和關係是不利的。

你或許會想:既然一定要有一個先認錯,那個人也不能是我,我如果這樣做了,那豈不是顯得我沒有理嗎?但是在你這樣想的時候,對方也會這樣想。這樣一來,兩個人就很難達成和解。

人際關係的僵持,往往都是因為不能互相理解和體諒造成的。如果你能夠體諒對方的心,知道對方心裡的想法,主動先低頭致歉,那麼僵持的矛盾很自然就能夠化解。

親戚朋友要多走動,關係才會更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年輕的時候,周圍總是有一大幫的朋友,大家有事沒事就聚在一起,喝酒聊天,非常快樂。在酒酣耳熱之際,放聲高歌。唱到動情之處,不免熱淚盈眶。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加大,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孩子,有一天身心俱疲時,環顧四周,突然發現沒有朋友的身影。

以前要好的朋友似乎都在各忙各的,甚至連電話都沒有幾個人打,要不然回個電話就是一句話:“忙, 有空再約。”這一約,就可能是一兩月,甚至一兩年。

當老友彼此再見,說話也多了幾分客套,寒暄之中透著生疏和隔閡。因為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而彼此的生活圈子卻沒有交集。

捫心自問,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他不給我打電話找我,我何必自討沒趣呢?

回首看看,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給他打過電話,他表現不積極,就不再聯絡了。

有道是:“千金易得, 朋友難尋”。真正的朋友不是從我們出生時就在我們身邊的,朋友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當你付出了真心的愛與關懷時,相信就會有相同的有心人走人你的視線。而且友情也需要培養,朋友之間經常走動,可以增強感情。相反,如果長時間冷落友誼,友誼也會變得淡薄。

適度請朋友幫忙,活絡彼此的感情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都喜歡被別人需要。因為在人的內心深處有這樣一種意識:被需要就是一種被重視。人在對幸福的追求中,往往重視各種“需要”,卻忽視了“被需要”。“被需要”證明你的存在、你的重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是有你沒你一個樣,而是你是不可或缺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潛意識:只有被他人、被社會“需要”,才能受到尊重,實現自我價值。

當我們不被人需要的時候,心裡就會湧起無限的失落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活著,都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為了被人需要。

朋友之間的相處,同樣也受到這種心理需求的影響。智慧的人能夠透過被人需要的人性需求,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關係的維護是必要的,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同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朋友幫點兒小忙,有助於相互之間的互動,但並不表示這樣的招數可以經常使用。作為雙方關係的一滴潤滑油, 這一做法值得肯定, 但不能使用過於頻繁。

處世高明的人,懂得讓朋友幫一些小忙, 來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智者不會過於頻繁地使用這種手段,同時,也不會讓朋友做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事情。因此,運用“請朋友幫忙”這一小手段來聯絡彼此之間的感情要把握適度的原則,絕對不可濫用,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家拆遷獲賠1500萬,妻子要分1300萬給弟買房,丈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