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在《園丁集》中有一段詩這麼寫:
“我渴望靜默地坐在你身旁,可是我不敢,怕我的心會跳到我的唇上;因此我輕鬆地說東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語言的後面。我渴望從你身邊走開,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怯懦;因此我隨隨便便地昂著頭走在你面前。”
喜歡上一個人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是很多人在感情中都有過的經歷;一邊渴望靠近,一邊又下意識地後退。
-01“暗戀喜歡的人1年,只敢以朋友的身份相處”跟喜歡的人在一起,你會感到自卑嗎?
女生跟他是大學同學,畢業之後沒有聯絡過,可沒想到兩個人竟然在同一家公司遇見。
女生入職後1年時間,他發現自己竟然越來越喜歡這個女生,但是女生的條件很優秀,男讀者覺得自卑,即便是他追求了,也肯定會被拒絕。
於是,他只能暗戀這個女生,默默地喜歡著;不敢主動約她出去吃飯,看電影,只能在公司聚餐的時候,才有機會吃飯。
1年的暗戀,到此結束,他卻總是懊惱:如果自己勇敢一些,主動追求她,說不定兩個人還有機會在一起。
但如今,即使他想要表白,也沒有機會了,只能接著以朋友的身份相處。
有一種喜歡是,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還有一種喜歡是:只能跟你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無法向前,也無法後退。
人在面對喜歡的人時,總是會下意識地產生自卑心理,還沒有開始呢,就會想:他那麼優秀,肯定看不上我,還是先了解了解吧,看他對我的表現再做決定。
但就在這種猶豫中,喜歡的人開始了一段感情,你卻只能在背後當那個默默無聞地暗戀的人。
感情的事情,總在一念之間;你止步不前,猶豫不決,就會敗北。
-02越喜歡,越是自卑:心理保護機制心理學中有個說法叫:心理保護機制。
這種保護機制,常常會在情緒、環境出現較大的波動,和對自身產生了一定影響的情況下被喚醒。
而在感情中,這種保護機制就表現在:喜歡的人出現在你面前。
你喜歡一個人,但你卻不敢表白,只能遠遠地看著對方;每次跟對方見面的時候,你內心小鹿亂撞,心跳加速。
這個時候,你的情緒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於是你就十分緊張,這種緊張,就下意識地喚醒了你心理的保護機制。
於是,你的喜歡,逐漸變成了自卑;面對喜歡的人,你只是仰望著,默默地關注著,卻不敢向前走一步。
這種保護機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遠離。
即使你很喜歡對方,但看到了對方,跟對方處於一個環境之中,你會覺得特別緊張;於是,你想要逃離,儘管內心十分不捨,還是忍不住逃離。
這種逃離,就是你對自己的保護。
明明很喜歡一個人,跟對方相處時,卻想要逃離?聽上去是不是很怪?
其實,這就是自卑心在作祟。
-03害怕失去,所以不敢靠近人的心理,會下意識地遠離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場景,躲避自己經歷過的不堪的情緒。
有些人面對喜歡的人十分自卑,不敢靠近,其實是因為:曾經失敗過,經歷過一段不堪的感情,所以才不敢接近對方。
越是喜歡,就越是有危機感,於是不敢向前走一步。
可這樣出現的局面是:錯過了屬於自己的那份感情。
換句話說就是:我很喜歡你,特別想跟你在一起,但是我也很害怕我們在一起後,也是會失敗的;與其失敗,還不如從開始就不要靠近。
敏感又自卑,渴望又剋制,這是對這種現象最好的形容。
面對一段還沒有開始的感情,就已經患得患失;還沒有主動追求對方,就想到了會被拒絕;還沒有開始,就想到了失敗。
這就是典型的逃避心理,自卑心理。
人在面對喜歡的人時,常常會出現“完美主義者視角”。
有個說法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對方身上的缺點,在你眼中也變成了優點;對方在你心中,就是最完美的那個人。
面對這種完美,你只能遠遠地望著,卻不敢接近。
很多時候,你越是猶豫,越是膽怯,最終的結果越容易失敗;所以,面對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勇敢。
面對喜歡的人,也是如此。
你努力了,付出了,勇敢了,才有機會獲得愛情;但倘若還沒有開始,沒有努力,你就膽怯退縮,何談幸福呢?
今日話題:喜歡上一個人時,你會產生自卑心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