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人說,人的一生都是以階段為單位在不斷地向前走;從我上學到工作,再到我們結婚,再到我們為人父母。

仔細想想我們走過的路,我們經歷過的這些階段,在我們還沒有踏入社會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爸爸媽媽,還有我們老師的關懷保護下成長起來的。

那當我們離開他們、離開這個溫室,獨自一個人踏進社會的那一刻,我們想要在這個社會中立足,想要在這個社會上吃得開,就一定要學會一個技能“掌握為人處世的本領。”

那麼,什麼是為人處世的本領呢?給大家分享三個小故事,看完你就明白了。

故事一:孔子借傘

有一天孔子外出,但是不巧下雨了沒有帶傘,正好他在的地方是離子夏的家很近,車伕這個時候就對孔子說:我們要不要去找子夏借一把傘呢?

孔子一聽就說:不可以。

然後還說: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如果去找他借的話,如果不借給我他就會覺得不尊重師長;但是如果借了他肯定又會心疼。

我們看孔子的這段話,就是在告訴我們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在知道對方弱點或者是說在知道他的短處的時候,不能用對方的弱點去考驗一個人,否則這樣的友誼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會長久的。

故事二:沃爾沃停車場

在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都會把車停在離辦公樓比較遠的地方。

員工回答說:並不是,那是因為我們到的比較早,我們有時間多去走一點路,要把離辦公室樓比較近的這些車位留給那些晚到或者是遲到的同事。

聽完這個故事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多為別人著想,路才會走得更遠。

故事三:耳背的驢子

這個故事很簡單,更值得我們去反思,當事情出現了問題以後,大家總是第一時間先懷疑別人,面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

在我們的身邊,永遠都有兩種人:

第一種人:他們有想法、有技能,做事也有效率,但是卻從來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和周圍同事的擁護。

第二種人:他們即便沒有太強的能力和很好的想法,但是卻能迅速地獲得別人的認同和擁護,自己的事業也做得很好。

其實,究其原因就是看這個人會不會為人處世的本領是有很大的關係。

的確,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發展得非常快,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領域都能跟上節奏,也不可能說樣樣精通。

所以,這個世上有了術業有專攻,我們人類也有了你強我弱,我們會開始遇到一些難題,我們會碰到一些疑惑,就好像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周圍給我們的是掌聲、是鼓勵,而不是冷嘲熱諷。

但是,現實很殘酷,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受到周圍人的質疑。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江浙時興“兩頭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