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如果你感覺和另一半愛的很累,並且反覆在親密關係中遇見的都是同一類人,那麼你很有必要學習一下成人依戀理論。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都和我們自身依戀模式有關,和我們與伴侶之間的依戀需求的滿足狀況有關。

所謂依戀就是我們對於身邊重要他人情感連線的需要和安全感的需求。成人依戀理論根據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和迴避兩個維度。把依戀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焦慮型,迴避型,安全型還有混亂型。

現在我們先了解下焦慮型依戀。焦慮型又叫矛盾型或痴迷型。所處的象限位置就是高焦慮低迴避。焦慮型的人希望親密關係中和另一半的距離越近越好,投入的時間精力越多越好,最好沒有私人空間,不分你我,如膠似漆。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覺得有安全感。焦慮型依戀的人內心過度敏感,感覺心裡就像繃著一根弦兒。只要親密關係受到一點的威脅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狀態,就會馬上想要做出行為表現。其實這根弦就是他們內在的依戀機制,機制的職責就是追蹤,監測,評估親密物件的安全性和存在感。

比如在和另一半的相處中,如果出現了聯絡不上對方或者感受到了另一半對自己的不在乎,他們的依戀模式就會被啟用,就會馬上開始心理防禦機制並生成一系列“強迫性”的想法和信念,迫使自己去追尋一另一半的情感連線。例如一天到晚想著另一半,堅信自己今生非他不可,認為對方什麼都行,哪裡都好,沒有人可以替代,即使自己不開心也不能放手,甚至有時候會認為除了伴侶,別人不會再要自己,這種難以自控的焦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跟另一半有足夠的親近水平時才會停止。

接著他們就會做出一系列的防禦行為,基本做法就是利用戰鬥反應的憤怒情緒來對抗和懲罰伴侶對自己情感上的消極和疏離,以便讓自己重新與伴侶恢復親密感。例如不停地給對方發信息,打電話,惡意揣測對方的行為動機,對另一半過度的職責挖苦,讓對方產生愧疚心理。要不就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他還會使用一些情感把戲讓伴侶產生焦慮感。例如讓對方吃醋或做一些衝動的事情,讓對方擔心自己或以分手為要挾,再透過對方的挽留來證明自己在對方心裡的重要性。再不行就沾惹菸酒,對生活自暴自棄,讓對方看到對他自己的傷害有多嚴重。

如果你是一個焦慮型的人,那麼你需要改善的方面,有以下四點:首先就是不停地索取。不停索取對方的時間與精力,關注和陪伴。這種行為本質就是對原生家庭缺愛,或者之前戀愛受到創傷的一種過度補償行為。希望伴侶成為他理想中的父母角色來療愈他們在原生家庭或從前親密關係中的遺憾和傷痛。

第二就是難以信任。焦慮型的人自我價值感很低,對自我缺少值得被愛的把握。只有對方受得了一直被索取被依賴,他才敢相信對方是真的愛他。所以他會反覆地向伴侶要承諾,不斷試探對方付出的底線。

第三就是太過於依賴。焦慮型在沒有戀愛之前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人,可一旦進入親密關係後,就會逐漸退回到嬰兒狀態,變得特別依賴另一半,把滿足自我需求全部寄託在了伴侶身上,希望對方能夠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

第四就是過度控制。其實焦慮型的人表現出的這種外在控制慾,本質上就是源於他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而這背後隱藏的,則是他們對伴侶可能拋棄自己的恐懼,所以越是焦慮不安,他們越是希望自己可以掌控這段關係,以此緩解內心的焦慮感。可是這種讓人窒息的控制感通常會讓另一半更加的疏遠,而另一半的疏遠又會強化他們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讓他們更加的變本加厲。最終形成一個不斷想要靠近,另一個不斷想要遠離的惡性迴圈局面。

其實焦慮型的核心需求只有一個,就是穩定的安全感。可問題是他們經常會過度在乎自己的需求,而忽略對方的需求。不能說你需要親密,需要安全感,需要拉近距離,你就可以無視對方的情緒感受和依戀模式。這樣的行為對另一半來說,無疑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消耗和傷害。雖然說一個人的依戀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但型別卻是後天養成的,並且有著很大的重塑和改善空間。希望大家都能夠找機會系統的學習一下依戀理論,早日收穫幸福的親密關係。

1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還喜歡你,但我錯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