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生活被短文化所佔據了,短影片成為了潮流,短文字成為了主體。記得大學時期我喜歡泡圖書館,喜歡看書,各個種類的都喜歡。最喜歡看的就是人物傳記,驚訝於那厚厚一摞的書本里,記載著的一個又一個精彩人生,筆記上寫下了許多覺得很有哲理的話語,讀後感也發表在校園報刊裡。後來畢業步入社會,初入社會的迷茫,讓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生活中大多數的時間被工作所佔據,留給自己的只有睡前那彌足珍貴的半個小時。可能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上刷微博,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看一則新聞報道,或者是一件奇聞異事,甚至是明星八卦等等,我甚至會感覺自己就像這個世界的掌控者,不用出門,盡知天下事。那種優越感,麻痺了我好久好久,直到後來,不管我看了什麼事情,內心有多麼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只能用一句“牛逼啊”來結尾,我才發現,我好像失去了很多東西。
短文化在一點一點地荼毒著我們,那種靜下心來靜靜地看一本書,寫一封信,欣賞一部電影的心境越來越找不到了。在我們利用零碎的時間來了解新聞時事的時候,對事物本身的挖掘也越來越少,很多時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想起了新冠疫情萌芽的時候,李文亮醫生在微博發了一些注意事項,“吃瓜群眾”如我們,被某些所謂的“公知”、“大V”帶著節奏,嘲諷著那是一場鬧劇,接著就是被殘酷的現實啪啪打臉。這就是短文化帶給我們的危害,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挖掘事物緣由的本心,然後被帶節奏。細想起來,甚至感覺自己就像任人玩耍的玩具,情緒在被控制,思想在被荼毒,人變得越來越愚鈍,越來越麻木,甚至有的人的精神就活在了20歲,剩下的日子裡,只長了年齡和體重。低頭摸摸我肚皮上的肉,想想我腦袋裡的東西,我也只能“呵呵”。
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女性,然而卻片面地把獨立禁錮在經濟層面。現在自己對這個獨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獨立還一定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接下來的生活裡,我不希望自己再成為一個“吃瓜群眾”,不希望再被帶節奏,不希望被別人掌控著自己的情緒,更不希望自己成為短文化的犧牲品。我默默地拿起手機,刪掉了微博、抖音,和快手。(陳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