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現實生活的總結。不管你認同不認同這個論斷,現實情況大抵就是這樣。

父母失能,兒女在久病床前服侍,難免有孔夫子所言的“色難”,難免心裡煩躁,甚至言行有些不妥和過激。這雖然不對,但凡夫俗子皆有七情六慾,也屬於正常反應。

沒有經歷過照護失能老人的兒女也許會跳出來反對我這種想法。他們也許要用“百善孝為先”來教育我,要用“不孝敬父母,牛馬不如”來訓斥我。但是,只要是經歷過長期床前盡孝的人,就不會認為我是在大放厥詞,是在大逆不道,而是會感同身受,會認為我在這兒所說的都是大實話。

我這樣說,並不是在為久病床前做兒女的開脫。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迴圈。你現在做兒女,贍養老父老母,將來你老了,也要接受兒女的贍養。你不孝敬父母,又怎能指望日後兒女能孝敬你呢?

我之所以這樣說,恰恰是想對所有在久病床前照護失能半失能父母的兒女進行開導。

所有床前盡孝的兒女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今臥床不起的父母,已經不是從前健健康康的父母。

在父母健健康康的時候,他們對兒女的愛是無私而神聖的。這種愛做兒女的永生永世都難以報答。“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是最好的寫照。

但是,當他們被病痛折磨、被衰老折磨以後,他們的心態變了,他們的認知變了,他們的情感變了。甚至會變得不可理喻,讓人難以接受。

比如,有些失能老人死活不去養老院,非要老死家中,而且希望所有的兒女都能放下手頭一切,站在病床前,整天到晚圍繞著他來行事。這其實不可能,因為兒女還要工作或者勞動,怎麼能夠長時間呆在家裡?

再比如,有些失能老人幾乎每天晚上都不睡覺,每半個小時左右就要求兒女起床給他翻個身。你要是不起床,他就沒完沒了地叫喚個不停,全然不管兒女們能不能得到休息,甚至全然不顧兒女的死活。

長期面對這樣的情況,哪個兒女不“色難”,哪個兒女不崩潰?

這樣的時候,做兒女的,對父母,心中越積越多的是怨恨,越來越少的是孝敬。

其實,做兒女的,此刻不能侷限在這樣的氛圍中來看待父母。而應該意識到:這只是父母在人生不正常的情況下的一種病態,一種變態。

世間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人。對歷史偉人大家也都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來個三七開或者四六開。我們對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能好壞分開來看待呢?

久病床前的父母對兒女的態度,對兒女的要求,甚至對兒女的折磨,並不是父母對待兒女最真實的一面。父母在從前,對兒女的疼愛,對兒女的奉獻,永遠佔據了每個人人生的絕大篇幅。做兒女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為父母失能所帶來的種種困惑而消磨了父母對子女高山大海的恩情。

久病床前的父母也許一無是處,讓你想做孝子都無法做成。但他們永遠是你的天,永遠是你的地,是你人生的來路和出處。飲水思源,人生不能忘本。

做兒女的,面對臥床不起把你折磨得死去活來的父母,如果能想清楚這一點,也許就更容易原諒失能父母反常的一切,就更能夠放下心頭的怨恨,更能夠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緒,就會在煎熬中變得更有忍耐性。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或許真的就是對的。做兒女的,也許真的就做不了久病床前的孝子。

大家不必為此自責,但也不可為此自暴自棄。

在難熬的時光裡,一個人還是可以透過正確認知,不斷暗示自己,不斷告誡自己:對失能父母還是可以多些、再多些忍耐。這樣,在他們百年過世之後,我們的心中或許就會少些遺憾。

3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劉玉翠父親兩個妻子17個孩子,原生家庭讓她戀愛25年不敢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