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進入關係之前,有兩種不同的狀態:

一種是:我活得很好,有你會更好;

另一種是:我活得不好,有你才會好。

第一種人,無論外界有何鉅變,其內在都很平和;

第二種人,內在有一部分是空的,很需要有人來“雪中送炭”式的填補,即使外界沒有什麼風吹草動,內心都在經歷波瀾。

如果你是單身,你就希望遇到一個人來填滿你的這部分缺失,內心有多空,就有多需要;如果你已婚或已戀,你就想對方變成這樣的人來填補你的缺失,或想離開ta去找到這樣一個人。

總之,應對方案就是:匹配我。找這樣的人來愛我,本質上是一種幻想。

這象徵著,在潛意識層面,你就像嬰兒一樣,把對“完美媽媽”的需要融入了成人的需要中,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照顧。

從對“完美”的需要到失望,是因為當初的“完美”本來就是防禦(為自我保護所做的自我欺騙)。

就像自己遇到的是一個個外人,而不是幻想中的好媽媽,於是一次次失望,失望後,又一次次幻想。但隨著自我意識範圍的擴大,和嬰兒般的需要的落空,“完美”就幻滅了。

所以,你要知道,不是所有媽媽都如你所願,有的媽媽自身能量匱乏,就無法看到孩子的需要;有的媽媽帶著某些偏見,她也會忽視孩子的存在。

同樣,如果你想讓別人來愛你,填補你的缺失,你先要問問自己:你能遇到填補你內心缺口的人嗎?如果此人存在,ta憑什麼要如此為你付出?

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人,也許你會想:把現有的伴侶改造成這樣的人,改造下湊合下也能用。於是你憤怒、講道理、指責、威脅,把自己氣個半死想改造ta。

這是一種用攻擊表達親密的方式,因為你會為“自己需要對方”而感到羞恥,所以這種攻擊性親密的妙處就是:既滿足了親密的需要,又避開了羞恥的感覺。

你使用這樣的方式直到自己彈盡糧絕,累個半死,但ta還是紋絲不動。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別人來愛你,你是需要花力氣的,要麼花力氣影響現在的人,要麼花力氣調整你自身。

作為成年的你要明白,由於當年你親媽給你造成的內心缺失,你幻想在親密關係中得到慰藉,這點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的做法讓對方感覺被侵犯,這就是邊界不清了。

同時這也是在將親密關係血緣化。血緣關係有無法中斷的特質,如果把婚姻也看作是具有血緣化的、不可終止的關係時,很多夫妻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彼此會在一起過一輩子,關係是永不中斷的,因此就可能會對伴侶肆意攻擊,各種矛盾和失望開始湧現。

“向外求”或者“改變他人”這個投資,收益率是多少就不一定了,期待他人來替代你的一部分功能,風險是很高的,何況未來是不確定的。

所以,最能滿足你的,只有你自己。

核心力量,也只能是你自己。這麼說不意味著不需要別人的愛,而是別人的愛只是輔助,你才是核心和主體。

我們需要被輔助,但輔助是不能擔當大任的,輔助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將輔助當做“雪中送炭”的核心力量,就註定要出問題。

如果你不再被“他為什麼不愛我”、“怎麼才能找到真正愛我的人”這種問題所糾纏,而是向內問:“我怎麼了?”可以來沖淡對伴侶的依賴,也是自我養育的開始。

首先,你要試著看到自己脆弱而真實的那一部分。也許你的內心深處,有個一直沒有被看到,也沒有被安慰小孩,這個小孩被封鎖到內心深處,卻又一直指揮著你的生活。

其次,調整你和問題之間的關係。你可以發現自己的資源: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虛弱的小孩了,經過千錘百煉,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應對痛苦了。這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以減少對你的負面影響。

最後,你同樣可以試著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援系統:利用你的親朋好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可以得到幫助;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幫你覺察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

2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公公臨終拿出一張紙和一張存摺,讓我和嫂子選,我選紙嫂子選存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