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那些說話厲害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呢?

首先,他們總能流利地闡釋自己的觀點,也能把道理講得比較透徹、動聽,不會有說教的感覺,讓別人很樂意接受。

當然,他們不僅關注自己的表達,而且還能從別人談話中,判斷出對方的意圖,領會到對方表達的意思。甚至還能透過談話和溝通,加深彼此之間的瞭解,建立進一步友好的關係。

而一些不擅長說話的人就剛好相反。他們不僅無法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讓聽的人費心又費神,而且又不懂得轉變表達形式,讓別人明白他們要表達的意思,這無形中就增加了使交流的難度。

有事情要跟別人說,或有事情需要跟別人合作的時候,說話流利、清晰和條理的人嗎,總是很容易達到目的。而那些不會說話的人,不懂得跟別人溝通的人其結果往往是不歡而散。

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表達不好的人,那麼如何讓自己從“不會表達”變成“自如表達”呢?這就涉及到以下技巧的運用。

打造表達的基本功

想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變得強大,一些基本功的鍛鍊是不能忽視的。

首先,發音要正確

說話當然是讓人聽懂為前提,但是怎麼做到聽懂呢?發音就很重要!這不是針對普通話來說的,任何的方言和語言都適用。

所謂發音正確,意味著你要對每一個字,都能準確、清楚地念出來,不會讓人聽成其他發音的詞句。例如粵語的“開窗”跟普通話的“開槍”是一樣的。如果一個習慣說粵語的人,普通話發音不夠準確,就很容易鬧出誤會。

準確、清楚的發音,可以透過平時的練習。例如多念繞口令,多大聲朗讀文章,多與別人談話、多閱讀書報、多聽廣播來達到。

但面對缺失相關知識的普通人,就需要懂得對這些專業知識進行轉化。說到一些深奧的內容時,用通俗的方式去解釋,或者用不同的言語去輔助表達,這樣對於溝通會更有效果。

其實,這種講話方式,不但讓人聽不懂,而且很容易會弄巧成拙,引起別人對你的誤解和疑慮,甚至產生反感。

畢竟良好的交際語言,應該是大方、熟練和生動的,既然很好地表達你的意思,也可以讓你的話有聲有色、扣人心絃。

再者,說話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

快速的說話不但讓對方反應不過來,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時候嘴巴跟不上大腦,說話就會說得磕磕碰碰。當然,說話太慢也是不可取的,這會讓人覺得你做事不利索,好像思維的轉速不夠快似的。

“信口開河” 或“放連珠炮”這些都是不好的說話方式。

“信口開河”並非表示你很會說話。恰好相反,說明你說話缺乏誠意,不夠真實或不負責任。講述一件事或者談論一個人的時候,必須要中立、客觀。別以為誇大其詞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可能會損失你個人的“可信性”。

至於說話像“放連珠炮”,只會使人厭煩。因為在公共場合說話,你要顧及周圍人的感受,只顧自己一個人滔滔不絕,而冷落其他人,只會讓大家氛圍陷入僵硬。

當然,說話聲音也同樣重要。不能太尖銳、太大聲,也不能太柔弱、太小聲,根據所處的場合,選擇恰到好處的方式就已經足夠了。

有了上述這些基本功之後,接下來要懂得整理你的“表達”方式了。

所謂“表達”,就是把文字、句子等要素,按照某種方式組合起來變成聲音的一種說話行為。“話”的實體還是詞語本身,想要用詞語去表達,就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表達越簡潔越好

說話可以詳細,但表達一定要簡潔。

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言語聽起來很有文化,於是極力修飾語句,或用重複的形容詞,不斷套用成語,動不動就丟擲一句俏皮話,甚至引用經典、名人語錄等。這些“刻意”的表達行為,就會讓人感到厭煩。

因為用了許多華麗的字眼,也不一定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讓人失去理解你言語的焦點。假如別人不認真地聽你講話,還真不知道你想說些什麼。

有些人在說話時,東拉西扯,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也使人聽不明白。缺失表達的主線,東說一句,西說一下,就很難形成一個交流的焦點。

假如你說話有上述特點,只要在說話時注意說得簡明扼要就行了。在話未出口時,先在腦子裡構思一個輪廓,哪些內容重點去說,哪些是輔助去說,然後再按照先後次序表達。

這樣的表達,就能做到簡潔、條理了。

第二,表達的詞彙不要重複使用

你有沒有看過一些主持人,在介紹一個產品時,三句話裡就有兩句用同樣的詞語。

例如你介紹一輛車,直接就說:“這輛車比較省油,保養起來會比較容易。同時空間又比較大,坐起來比較舒服,駕駛感受就會給人比較舒適的感覺。”

說什麼都用“比較”這個詞彙,你認為這種介紹,會給人專業的感覺嗎?肯定不會!甚至聽多了,我們就會在心裡產生厭煩。

但很多人都有這些習慣。究其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轉換和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去講述一件事,只停留在固有的表達習慣上。

如果上面這個例子,適當去修飾之後,就可以這樣說:

“這輛車的油耗不算高,相比同類型的其他品牌車輛,會更加省油,這樣保養起來的負擔就不會太大。而且這輛車的整車空間非常寬裕,坐滿人都不會有擁擠的感覺。座位又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坐起來很舒服。所以駕駛的時候,不管乘客和司機都會有一種舒適感。”

這樣說,是不是好很多?這就是針對同一件事(介紹車輛),變換不同的講述方式而取得的表達效果了。

重複的詞彙,在加強語氣時可以用,平時不能亂用。

第三,儘量豐富你的表述方式

正所謂:第一次把女人比喻為花的人是機智的,但第二次再用它的人就是愚蠢的了。

我們當然不必拘泥於這種說法,畢竟每說一事都要創造一個新名詞,思考一個新的表達方式,也往往吃力不討好。但是,重複或單一的語言,也確實會使人厭倦。

一個口才好的人,他們的表述方式是不會僅限於一種的。當一種表達不夠好時,他們就會立刻懂得轉變另一種表達

高情商的人,就是屬於這種轉換表達形式非常熟練的高手。當朋友找他們借錢時,他們就算不算借,也不會直接說:“我不借給你”這麼傷感情。

而是他們懂得把“我不想借”這個核心觀點,透過不同的語言描述去“包裝起來”,讓別人領會到這個意思,如:

這種表達方式,就是根據彼此關係而調整的。如果對方是一個普通關係的同事,那麼又要換另一種說法,說“儲蓄不多,借不到你錢”就行。

豐富自己的表達句式,訓練自己用不同的語言表述同一件事。只要你能夠做到這樣,你的表達能力就會太差了。

第四,不要過度表達

古諺道: “字乃文章的衣冠”。現在我們說:“言語為個人學問和品德的衣冠。”

有些人表裡不一,外強中乾,不開口還好,一開口就滿口粗俗話,特別低俗,說出來的話讓人難以接受。剛建立起的敬慕之心,也會頓然消失。這就是“過度表達”的後果了。

什麼是過度表達?就是說出該說的話之後,還新增一些不適當的用語,諸如責罵、揶揄、低俗的話語,這就會表達的效果“變味”。

例如:“我喜歡你!”是正確的表達,但如果加多一句:“我喜歡你,尤其是你的前凸後翹的身材!”這就屬於過度表達了。

你可以用幽默有趣的話來表現你的聰明、活潑和風趣,但如果你用的聰明和幽默,是透過一些不雅言論來構建的,那麼這些話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卑劣、輕佻和無知。

在說話的時候,新增一些不必要的過度表達,聽眾就會不知你想表達什麼,並因此而以為你有意在他面前炫耀或者裝作幽默。只要超出表達需要,別人就會覺得你很淺薄。

表達應該要恰到好處。如果你想要自己與別人的溝通取得很好的效果,就需要構建正確的表達方式。

只有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才是“會說話”、“會聊天”和“會做人”。

1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最年輕岳母”火了,和女婿坐一塊像夫妻,女兒:我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