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小諾找到我,向我訴說了她的一個困惑:跟老公關係還不錯,但是總感覺沒有像其他夫妻的關係那樣親密,有一種相敬如賓的感覺。
她很羨慕那些夫妻:親密無間,愛意融融。她也試著像其他人那樣,跟老公走得更近一些,可一旦跟老公走得更近,她就感覺很不舒服,得逃開,非得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舒適。
她問:這是為什麼?
我問: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
提到原生家庭,小諾幽幽的嘆了一口氣:我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
接著,小諾娓娓道來:平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在她還只有兩歲的時候,父母到就到廣東去打工了。因為路途遙遠,父母一年只能回來一次,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才回來。
後來,等她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放暑假的時候,媽媽會回來接她去打工的地方住一段時間,上學的時候再回來……
聽到這裡,我已經大抵明白了她為什麼會跟老公親密有間了:跟她的成長過程有關。
她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長期分離,導致了許多心靈與情感上的缺失。這些缺失又形成了其特有的相處模式,並延續到現在的親密關係裡。
留守兒童的痛,你懂嗎?跟父母分開三個月或以上,就可以稱為留守兒童。現實中,留守兒童是常年見不到父母。
留守兒童大多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長大,由於年齡相差太大,存在著很大的心理代溝。雖然祖輩們待他們很好,可再怎麼樣也彌補不了父母不在位帶來的缺失。
祖輩們關注得更多的是孩子物質需求,很少或者不太懂關注孩子的心靈與情感,導致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荒蕪。
與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留守兒童的心靈成長是有缺失的,而且留守的時間越長,這種缺失就越大。而這些缺失又會對這些孩子的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
具體有哪些缺失呢?1)缺少愛、親密、陪伴
孩子天然與父母有很深的連線,缺少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孩子對愛的需求很強烈。但長期得不到,後來索性就不再有期待了,父母回來時,也很淡漠。所以,他們對親密關係是比較疏離的。
前面的例子中,小諾在跟老公相處時,對於親密關係的反應,就很容易理解了。
小時候,小諾就跟爸爸媽媽,特別是爸爸的關係就很淡漠。長期分開的隔離感,讓她無法像那些常年在父母身邊的孩子那樣,可以盡情地在爸爸懷裡撒嬌。
跟爸爸總是有距離感,但她又特別想跟爸爸靠近,可是一靠近又不舒服。畢竟,他很陌生,心始終無法靠得太近。最好的辦法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之外靠近爸爸,才能與爸爸舒適的親近。
這種親密相處的模式,延續到親密關係裡面就是相敬如賓。在這個距離外,可以跟你保持很親密的關係,但是卻怎麼也濃烈不起來。
另外,沒有父母在身邊的日子,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決定,必然導致安全感不足,沒有歸屬感。由於監護不力,孩子缺少依賴,會造成嚴重的依賴心理。這種心理,必然會導致孩子在人格上的難以獨立。
2)缺少溝通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祖輩們年紀大了,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要麼不理解,要麼就是按照原來老一套的方法來解決:打、罵、數落等,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對現在孩子的教育。許多時候,孩子的問題祖輩們根本就無力解決。
孩子遇到問題不知道該跟誰說,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就顯得非常無助、孤立無援。這也導致了孩子不會、不愛溝通。
他們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更不願對其他人傾訴內心的煩惱,自我封閉。對人充滿懷疑和牴觸情緒,對世界充滿敵意。也導致了他們不太會與人打交道、性格孤僻、自卑。
3)缺乏合適的情緒疏導
生活中一些不良情緖得不到排解,壓抑在心裡,就會出現兩種情況:暴躁或抑鬱。壓抑的情緖多了向外發洩就形成了暴躁的脾氣,向內攻擊就形成了抑鬱。
無論是暴躁或抑鬱,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童年的缺失如何影響著親密關係?1)安全感不足、沒有歸屬感、依賴
安全感不足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最常表現的就是過於在意對方、怕被拋棄、缺愛、作。
怕被拋棄,害怕失去對方,他們會過度付出,沒有底線。但他們往往得不到伴侶的平等對待,伴侶會把他的付出當成習慣,並不會回報他對等的愛,並且常常會因這個而大吵大鬧。
由於缺愛,他們會過度索取愛。對方一旦滿足不了他們,就會反覆地試探對方,看對方是否在意他們。俗稱"作"。
小作怡情,大作傷情。作久了,對方厭煩了,親密關係也就破滅了。
沒有歸屬感和依賴的人在親密關係中表現為精神、人格的不獨立,有的還有經濟的不獨立。各種不獨立使得他們很難離開一段關係,哪怕是一段糟糕的親密關係。
沒有歸屬感,使得他們的心很難安定下來,對關係缺乏堅定的承諾。一旦對方對待他們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就有撤退的念頭。
2)自卑、交際困難、敵意
這三種性格,說實話,好難融入到對方的世界裡去。
自卑的人往往伴隨著價值感低、配得感低。他們往往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不配得到愛,甚至是不配得到很好的東西。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別人又怎麼會好好地珍惜你呢?
交際困難必然伴隨著人際退縮,對人際交往恐懼。也很難進入到對方的社交圈子裡去,這無疑是不利於親密關係的發展的,日後生活在一起會有許多矛盾。
對世界和他人有敵意的人,往往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他們的世界是非黑即白,很少有灰色地帶,看問題尖銳,容易有矛盾衝突。在進入親密關係後,這種非黑即白的觀念,也會帶來許多衝突。
3)暴躁和抑鬱
見過很多脾氣暴躁的夫妻,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多傷人的話都說得出來,還摔盤子摔碗的,有的衝動起來還會家暴。
這都是非常傷害親密關係的,氣頭上的話經常是氣話,但會非常降低相處的舒適感與親密感。久而久之,再深厚的感情也會淡。
有抑鬱情結的人,通常都伴有悲傷、厭世、鬱鬱寡歡。誰都喜歡一個充滿正能量、積極開朗的伴侶,抑鬱的人很難體驗到幸福。
如此深的童年傷痛,我還能幸福嗎?答案是:當然能。前提是:你需要成長。
首先,接納。
接納父母。我們要明白,無論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多少的傷痛,給我們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父母都是愛我們的。
不然,我們不會活到現在。我們得到的愛一定比我們經歷的苦要多。在這一點上,要去父母和解。
當你接納了父母,真正與父母和解後,歸屬感就有了。因為你無論在哪裡,父母的愛都伴隨著你,你的心不再漂泊,它有了歸依。
接納自己。要明白,今天你所有的性格形成,都不是你的問題。但你可以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無論那個自己是好是壞,都要接納自己。接納是成長療愈自己的第一步。
當開始接納自己時,對外界的防禦就卸下了,對外界的敵意就減少了,你的世界會多了友善,也會越來越好!
其次,改變。
藉由伴侶這面鏡子,你會看到許多自己過去在原生家庭中與父母相處的模式,這些模式隨著年齡的增長被潛藏起來了,在親密關係中又重現了。
去覺察這些模式,在與伴侶的互動中,看到那些對你影響不好的,並逐步改掉它。
比如,跟丈夫相敬如賓,現在你明白了,那是跟父親的相處模式。現在,跟你相處的是丈夫,在你覺得到丈夫靠近的那股不舒服時,去感受它,讓它流經你的身體,直到它消融掉、瓦解掉。這樣,跟丈夫的相處模式就改變了,可以很自然地享受進一步的親密。
再如,當因依賴而不獨立時,首先做到經濟獨立。經濟的獨立一方面可增加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人格獨立和精神獨立。同時,在許多事情上自己作主,以培養自己的人格獨立。
當然,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改變的發生也是緩慢的。幾十年在身上的烙印哪能說改就改掉呢!但成長是你邁向幸福的不二法門,不但影響著你的幸福,也影響著你下一代的幸福。不要讓原生家庭的影響,在下一代身上輪迴。向著幸福,出發!
心理測試:測測前任最想對你說的話
1.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絡過你?
是— D
否 —C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