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好友小C家住縣城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雖然寵愛但是並不影響對她教育嚴格,在外人看來她十足是個乖乖女——成績優秀、聽父母的話,高考時也不負眾望考到一所不錯的大學,可能是突然離開的父母的身邊讓她覺得無比自由,也可能她覺得自己成年了什麼都可以為自己負責,大學時開始和同學去夜店跳舞、借錢去商場買輕奢品、逃課去網咖打遊戲,到了即將畢業時已經欠外債四五萬,那時候她還不著急,她覺得自己這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還能找不到好的工作嗎?結果畢業後工作一無所獲,身邊一起玩的同學大部分被家裡送到國外繼續深造學業、其餘的早已經被家裡安排好了工作崗位,而沒有工作、沒有生活來源的她不得不打電話向一次又一次的向父母要錢。就這樣在大公司不能接受她的專業成績差,小公司不能接受她不能吃苦不踏實的情況下一年都沒有找到工作,一年的打擊使她也不得不開始學著慢慢改變自己最後終於在一家傳媒公司應聘成功了前臺接待員,那時的她不再有朝氣覺得自己能當上前臺接待已經很好了,並開始不斷的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也就應該如此。
有工作的日子即快樂又痛苦的,因為有工資可以拿,但是每個月的工資除了還錢僅夠住宿和溫飽,她說那時候為了省錢每天就吃白水煮麵條配鹹菜,所以現在一看到麵條她就想吐因為當年吃太多了。
後來在公司認識了一個男孩,透過長時間的相處雙方互生好感,順理成章的就在一起成了男女朋友。很快也到了見雙方父母的環節,男孩的父母說他家可以全款買房,但是裝修費用需要女孩家出,彩禮給五萬元,前提是房產證只能寫男孩名。小C的爸媽說房子裝修費用兩家可以平攤但是房子要寫兩個人的名字,不然的話彩禮就要四十萬元。以為就是普通的見面最後卻不歡而散。兩個年輕人不知所措的情況下也只能是私下裡勸說各自的父母。但是雙方家長都很執拗,男孩的爸媽覺得房子不可能寫小C的名字,萬一以後離婚不能讓她佔到便宜,而且小C就是一個前臺接待工資也不高以後能有什麼出息不能為他兒子分擔,所以他們提出的已經是給兒子面子了。小C的父母覺得要為女兒爭取一份保障,男方只有花了大錢才知道娶兒媳婦不易以後才能對兒媳婦好。就這樣經過了半年的協商仍無效,兩個孩子竟然偷偷地領了結婚證。結婚證一旦領了雙方家長都很生氣,男方直接買了房子裝修好但是房產證的名字是男孩爸爸的,彩禮一分沒有。小C的父母不忍心女兒婚後過苦日子拿了二十萬的嫁妝,這時的小C覺得是幸福的,她覺得日子是兩個人過得與他人無關,他倆終於可以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了。
結婚後小C也做起了賢妻良母,從不下廚房的她也開始學著做飯,每天晚上下班總是一邊和她媽影片請教做飯一邊自己手忙腳亂的操作,看著老公在餐桌前大快朵頤她覺得日子很幸福,唯一不足就是每次她婆婆給她老公打完電話後她老公的情緒就很低落,這種低落越來越影響他倆的關係,她老公也開始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媽說應該、、、。小C有時和我發微信總會說:我感覺我們現在是三個人一起生活——我、我老公、我婆婆。 她說我都不敢把這些說給她母親,她怕她母親埋怨她當初為什麼那麼草率的領結婚證。
再後來小C懷孕了,這是一個“意外”寶寶,雖然不在計劃內但是小兩口都很高興,懷胎十月終於平安產下一女,在沒生產前小C的父母就已經請假過來照看,可是公公婆婆一直到孩子滿月都沒有過來,理由是來的人太多住不下。小C說婆婆公公不來看孩子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是不來她也稍微鬆了一口氣,她怕婆婆的到來讓她老公夾在中間為難。可是她不知道她老公一點也不為難,她老公覺得看孩子容易睡眠不好對身體健康有影響,老丈母孃給看孩子挺好。這些話還是後來夫妻倆吵架的時候他說出口的。
家庭本來就是柴米油鹽的雜事,有了孩子好像事情會變得更多。小C產假一過就回到了工作中,她媽媽辦了提前退休幫忙照看孩子,小C的生活也變成了兩點一線,白天上班晚上回去照看孩子,總以為日子就會這樣平淡的過下去,卻在一天早上的簡訊中打破。簡訊內容大概是你老公和我在一起了,你們在一起不幸福之類的。沒有電視劇裡的狗血復仇沒有裡面的哀求挽回,她老公看了簡訊就直接承認了並提了離婚,理由是結婚這麼長時間他終於覺得他倆之間沒有感情,當初雙方父母的阻止是對。接下來就辦理了離婚,離婚很簡單不涉及財產糾紛,房子不在夫妻名下屬於男方父親的,嫁妝二十萬也被兩個人花的不剩什麼,孩子歸小C撫養,自此一拍兩散。
小C後來離職和母親一起回到了縣城,在父母的關係下找了一份銀行合同工,主要在大廳負責接待,她經常和我們開玩笑說她這個人雖然沒本事但是對待工作卻很專一,一如既往地接待客人迎來送往。面對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小C早已習慣,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她父母,這麼大歲數了還要因為她被別人指指點點。後來聽說小C的前夫再婚了但除了每月收到撫養費以外都不再是小C所關心的。
日子還是在一天一天的過,偶爾大家影片的時候小C都是笑嘻嘻的,和我們分享她女兒多懂事,生活有多踏實。不再有抱怨也不想有抱怨。她說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的,如果回到從前事情應該也不會被改變。
小C只是成千上萬個女性當中的一粒沙,不能被當做事例典型,卻也有很多女孩像她這樣活著。只是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能在生活的變故中重新站起來,畢竟趴著要容易一下。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我還是想說如果以後你遇到了那個“站起來”的女孩,請你一定要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