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河,就摘一個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天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個個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
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香港有位億萬富翁,創業之初,曾接連遇到了港島經濟危機、股東拆臺的衝擊,瀕臨破產的邊緣。“過不了河,就摘一個蘋果”,他想到了上面的那個故事。一番深思熟慮,他猛然發現了“蘋果”的禪心,獲得了這樣一條教訓:渡河之前,一定要準備遊一個來回的力量,即使發生不能上岸的情況,也能平安而返臨危不敗。這條教訓被他奉為經商做人的準則,由此踏上了成功的彼岸。
【心得】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者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父親問。“因為她沒有罵人。”兒子回答。
【心得】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選擇方向
有兩隻螞蟻想翻越一段牆,尋找牆那頭的食物。一隻螞蟻來到牆腳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大半時,就會由於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可是它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又迅速地調整一下自己,重新開始向上爬去。另一隻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牆去。很快的,這隻螞蟻繞過牆來到食物前,開始享受起來;而另一隻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心得】很多時候,成功除了勇氣、堅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許有了一個好的方向,成功來得比想象的更快。
一雙牽引我的手
母親,不認識一個字,但我的每一封信她都要看幾遍,甚至在半夜,母親是用心去閱讀兒子在外的日子。母親會為我的一聲咳嗽擔心的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著,會為我的一次感冒擔心整整一個冬季。隨著我的日益長大,母親的話越來越少,所有的日日夜夜都在拉長我和母親之間的距離。我說話,她就在一旁默默地聽;我換下衣服,她就默默地拿去洗;起風了,她就會摸著月色(不點燈)爬起來,小心翼翼的關好門窗,然後躡手躡腳的走出我的房間;天冷了,她就會拿一件衣服默默的放在我的床邊。
而我卻一度忽略了母親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才知道,遠方有我的母親坐在門檻上,從風裡雨裡聆聽我的訊息。母親,請你不要鬆開你的手,在你面前,我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遠行的路上,我還有太多的迷惘與彷徨,需要你的雙手牽引。從此,沉默的時候,我就想起我的母親。
【心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成功住在失敗隔壁
一個尋找成功的人急切地敲打著一扇神秘的門。門開了,“我找成功”,該人仍舊急切地問。“你找錯了,我是失敗”,門裡的人“砰”地一聲把門關上。尋找成功的人只好繼續尋找,他趟過很多條河,翻過很多座山,可遲遲找不到成功。後來他想,成功與失敗既是一對冤家,那說不定失敗知道成功在哪兒。
於是他重新找到失敗,失敗卻說“我也正要找它呢”,說畢又關上了門。這人不死心,又繼續敲開了失敗的門,可失敗留給他的仍是一副冰冷的面孔。
就在這人近乎絕望地在失敗門口徘徊的時候,不斷的敲門聲吵醒了失敗的鄰居,隨著“吱呀”的一聲輕響,這人回頭一看,天啊,這不正是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