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想要廢掉一個人的武功,就是讓他閒著不練功。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被人需要。作為子女一定要重視,滿足父母的“被需要”,讓父母在“被需要”中感受到我們對父母的依賴和敬重。

最近,網路上在流傳“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劃分的新標準,說一個人的一生,1到17歲是未成年,18到65歲是青年,66到79歲是中年,80到99歲是老年,100歲以上是長壽老人。

這個新的年齡劃分標準讓很多人哭笑不得。

特別是65歲還是青年,而66到79歲還是中年人,真讓人大跌眼鏡。不過,從這個新標準來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齡化真的來了。

前段時間,民政部預測未來幾年,我們國家的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

5到10年之內,我們70後80後這代人,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的父母將步入70歲80歲這樣的中高齡,父母如何養老是我們這一代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我們國家現在最普遍的養老方式還是“子女養老”,而大部分子女會因為擔心父母上了歲數,身體不好,就會勸父母說,年紀大了,就什麼也別做了,就好好休息,在家享享清福吧。這是我們大部分人,作為子女,對父母表達的一種孝心。

但實際上,你會發現我們的父母基本閒不下來,總是在給自己找事情做。

這是為什麼呢?

想想看也是,如果一個人真的閒下來了,什麼事情都不做了,他就會覺得自己被邊緣化,甚至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我們父母如果一天到晚什麼事都不做,就吃了睡,睡了吃,然後發呆,無所事事,他就會覺得自己簡直是一個廢物,什麼也幫不了孩子,孩子再也不需要他了。

這就是我經常跟大家分享的,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感的需求。

所以,我們讓父母什麼都不要做,只要享享清福就好,這樣的養老模式實際上是會讓父母感到很難受的。

我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教授讓自己80歲老母親洗碗的事情。

有幾個學生到教授家裡做客,吃完飯後,學生們要搶著洗碗,結果教授阻止了學生們,把碗筷放進水池中,先衝去油汙,然後走到80歲的老母親身邊,說:

“媽,洗碗嘍。”

學生們被教授這一舉動驚呆了。

這時候,教授的母親精神飽滿地走到水池邊開始洗起碗來,大概花了將近半小時才把碗洗乾淨。

教授高興地對母親說:

“媽,您辛苦了,歇歇吧。”

他幫母親擦乾淨了手,把母親攙扶回到房間裡,然後又回到廚房把碗再洗了一遍。

學生們看到教授這個做法,百思不得其解。

教授笑著對他們說:

“每個母親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做點事情,哪怕是她老得不能動了,她都認為孩子需要她。讓她洗碗,就是讓她覺得兒子需要她,她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她也會覺得日子過得充實。”

教授讓80歲老母親洗碗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站在母親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顛覆了很多人的理念。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裡提到:

“快樂不是工作的目的,而是在工作中獲取快樂。你愛的事業,能為你帶來自我效能感。”

我們害怕父母勞動會很累,實際上父母過度的空閒反而比忙碌更累,空閒的累只會讓人更加焦慮、更加疲憊。

想要廢掉一個人的武功,就是讓他閒著不練功。

所以我們廢掉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讓父母閒著,一直閒著。

父母年紀大了,如果一天到晚都沒有事情可做,心態就會出問題,很容易掉到消極的情緒中,如果他們忙著做事情,哪怕是忙不完的家長裡短,他們也沒空憂愁焦慮。

有些父母雖然年紀大了,並不想依賴子女,並不想張口閉口就問子女要錢,尊重父母的意願,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我們做子女的來支援他們。

我經常帶著學生到世界各地遊學,其實有很多國家,特別是進入老齡化的國家,像德國,德國機場裡,會看到很多老年人服務員,航班上也有很多老年人空乘,那不是空姐,而是“空奶”啊。

在我看來,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被人需要。

老年人更是如此。我們作為子女一定要重視,滿足父母的“被需要”,讓父母在“被需要”中感受到我們對父母的依賴和敬重。

1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一種性衝動叫做“感激和喜愛的複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