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是近年來,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招男入贅,男不給彩禮,女不給陪嫁。結婚以後,夫妻雙方依舊跟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關於孩子的問題,提前商量好生兩個,一個隨男方姓,一個隨女方姓,孩子跟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沒有了“外公外婆”的概念。
這樣的形式,大多是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能夠和一方的父母長期共同生活,或者是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既能夠讓雙方老人不至於晚年寂寞,有了孩子以後也有人幫忙看孩子。
“兩頭婚”存在著一定的益處,特別是解決了獨生子女家庭的一些問題。但是,對於第三代來說,也就是家中的孩子,也要避免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
避免兩個孩子分開養育雖然兩個孩子可以分別姓父母的姓氏,但是不要把兩個孩子一個放在爺爺奶奶家一個放在外公外婆家分開養育,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
兩個孩子的家庭,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相處,不僅能夠讓彼此感受到手足親情,也能夠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如果將兩個孩子分開養育,就會使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生疏。
分開養育,也會影響到親子感情。孩子跟爸爸或者媽媽不親,跟某一方老人不親,這樣也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和諧。
孩子可以不同姓,但是還是要在一起長大,要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老人只是幫助照顧孩子,是輔助者。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主力,還是父母。
避免家庭教育原則不統一在“兩頭婚”家庭中,雖然可以有四位老人幫忙看孩子,大大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但是,也要警惕人多教育原則不統一,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老人慣著孩子,或者是偏心跟自己同姓的一個孩子,這樣對於兩個孩子來說,都不利於身心健康地成長。
本來老人帶娃就可能因為隔輩親,出現隔輩教育的弊端。四位老人齊上陣,處理不好,更是矛盾翻倍。
所以,家中的教育主體必須明確。父母是第一責任人,老人可以協助後勤工作,教育的問題,還是要靠父母。
事先分工明確,統一原則,對孩子好,也利於家庭和諧。
避免夫妻關係排最後“兩頭婚”是為了雙方父母都能夠得到照顧,但是也不能長期跟隨父母而住。既然已經成家了,小夫妻還是要以自己的小家為主。獨立地去生活,不要事事都依賴老人。自己要成熟起來,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
夫妻關係要排在第一,親子關係其次,跟自己的孩子、父母均是如此,這樣才能讓家庭關係處於健康的狀態。
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睦,家庭氛圍融洽,能夠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有益的環境。而且,也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婚姻觀,處理好以後自己與配偶、孩子的關係。
“兩頭婚”也好,正常嫁娶也罷,都不能忽視夫妻關係的維護。
家庭的幸福,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兩頭婚”的家庭雖然有一些益處,但是家庭的瑣碎之事也是在所難免。家長要處理好這些問題,避免對孩子造成影響。
家長要重視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用科學的育兒觀助力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