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憂慮,不必執念。
人這一生,我們會遇見很多人,也會遇到很多事。
有些人來到我們身邊是為了教會我們什麼,有些事讓我們遇到是為了幫助我們成長。
每一次遇見,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哪次相遇是巧合。
正如一句話:“若無相欠,怎會遇見。”
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平衡系統,所有的遇見,都是緣分使然。
能量守恆定律
總有一些事,讓我們覺得奇妙。
比如,有人在這個地方摔了一大跟頭,又在別的地方得到一個寶藏。
有人在感情中,被一個人狠狠傷害,後來又會遇見一個人,被溫柔、妥善地愛著。
我們的世界,無形之中存在一個能量守恆定律:
以為會一直擁有的,常常在不知不覺失去;以為永遠失去的,又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孩,從小做事比較認真,喜歡較勁,凡事都喜歡爭第一。
如果得不到就會鬱鬱寡歡,執念甚重。
長大之後,他遇上喜歡的物件,他們互相愛慕,交往了一段時間,但是很不巧,女孩一家人要搬到另一座城市生活。
分別的時候,兩人承諾,彼此等候對方。
結果,他等了女孩2年,對方便失去了聯絡。
過了幾年,男人遇見了很多人,但是依舊單身,他心中還是難以放下曾經心中的那個她。
直到有一次,他偶然在另一座城市遇見前女友,發現她挽著老公、孩子,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
原來,只有自己困在原地,別人早就奔向幸福的生活了,他終於釋懷。
後來他遇上了一個女人,剛開始別人都覺得不般配,他們在一起之後,反而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並且一直走到了最後。
每個你生命中遇見的人,都是有時間期限的。
有的人跟你緣淺,時間到了自然會離去;有的人跟你緣深,來了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
抓住錯的人不放,內心就沒有空間接受新的來到。
只有真正接受失去的人,才能夠得到命運安排的另一場遇見。
所有的離開,都是命中註定,所有的相遇,其實是久別重逢。
你在錯誤的人身上多花的一秒鐘,都會讓你推遲遇見生命中那些對的人。
所以,別再縱容自己沉浸在失去的陰霾天,將自己困住止步不前。
開啟窗,換一種心情,你會發現外面正在清風吹拂,陽光燦爛,那些對的人,對的事正在來的路上。
德位相配定律
有位年輕人請教長者:“怎樣才能快速成功。”
長者回答:“沒有這種辦法,即使成功了,也會很快失去。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一個人只能擁有,和自己相匹配的東西。
你是誰,便會遇見誰;
你是什麼層次,就匹配什麼樣的人生。
以前工作過一家公司,老闆的兒子從國外回來,就空降為公司的一把手。
老闆娘很寵愛兒子,說服老闆給兒子找個位置鍛鍊一下能力,但是遭到了公司幾位元老的集體反對。
理由是年輕人對公司業務不夠了解,缺乏掌控力難以服眾。
結果老闆沒有聽從勸告,恰逢當時公司在接洽一個重要專案。
老闆兒子沒有聽從大家的意見,一意孤行,結果不僅沒有賺到錢,還倒賠了一大筆。
恰逢當時經濟環境不太好,公司好幾個月沒接到業務,於是公司就破產了。
德不配位,有時候帶給自身的是一場災難。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非要去擁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必然會招致難以承受的後果。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一個道理:德位相配,失之得之,德不配位,得之失之。
要想得到什麼,必先付出什麼,並讓自己努力配得上它。
所有的遇見,都是你努力付出之後收穫的成果。
所有的得到,都是你應得的結果。
缺失補償定律
聽過很有道理的一句話:
“人行反常之舉,是對曾經缺失的補償。”
一個人如果有了缺失感,勢必總是想方設法在別的地方尋求補償。
比如當一個人缺愛的時候,要麼瘋狂尋求被愛,彌補自己的缺失,要麼低自尊地去愛人,試圖獲取安全感。
無論哪一種補償心理,都很難將失衡的心理恢復平衡,很可能越索取,越失去,越掙扎,越沉淪。
以前認識一位姑娘,連著好幾年春節都沒回過家,我們都很疑惑,有一次她才道出實情。
爸媽從小將她寄養在老家的叔叔家,吃夠了寄人籬下的苦。
長大之後搬回來,跟他們的感情始終疏離。
等工作能掙錢之後,每到假期回家,母親就想方設法問她要錢,而且時不時透露,她嫁人的彩禮,以後是要留給弟弟買房的。
她從自己的家裡逃離了,但感情之路又屢屢受挫。
談了兩段感情,均以失敗收場。
不是她對男孩太好,導致男孩壓力巨大,無以為報,要不然就是談了一個比她大很多的男朋友,然後各種作,覺得男人不愛她,讓別人不堪重負。
但這種索取補償的結果,往往是於事無補的。
正如樊登說過:“如果一個人不會游泳,換泳池是沒有用的。”
直到有一天,當你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該怎麼做,那些對的事物便會一併出現在你的生命之中。
那就是:只有自己開始正視缺憾,學會愛自己,滿足自己,療愈曾經的創傷,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愛別人,然後接受別人的愛,才能夠真正治癒自己。
聽過一句話這樣講: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
世上哪有那麼多平白無故的相見,生命中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段發生的故事,都有它的來由和意義。
我們不知道緣分什麼時候耗盡,眼前的人什麼時候離開,只能盡力趁雙手還能緊握的時候,別鬆開。
認真做事,溫柔待人,無論遇見什麼,都用心去對待。
不辜負每次相見,不虧欠每次相遇,才是對待緣分最好的珍惜與迴應。
感恩生命裡的每個人,有的人帶給你幸福,有的人帶給你成長。
不必憂慮,不必執念。
該相遇的始終會遇到,該遠離的註定會遠離,該留下的最終會留下。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