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丑竟是我自己在網路上大紅大紫,這反映了當代年輕人一種怎樣的心理,到底是國外的喪文化流入中國,還是當代年輕人的心理已經扭曲了呢?
其實這一開始是一些學霸的自嘲,其實當時並沒想太多,就是抱怨作業太多,學習壓力太大,自我娛樂,自我消遣一下,直到中國青年報報道做題家不是好青年,不喜歡我們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小丑竟是我們自己,大多數情況下經過寒窗苦讀才勉強畢業的我們,在畢業之後沒有理想,只有現實,過上打工人的生活,可能中間再夾雜一些舔狗的片段,遺憾的將兒時的夢想變成了向生活妥協,隱隱約約也瞭解到,生活待你我如小丑,開心不開心都會過去,反正也沒人在意你的淚水是化妝還是真情流露,那古代的有喪文化嗎。
在古代,中國古人有兩種的話語傾向,一種是自吹自擂,一種是自嘲自諷。對應於中國文人的心理也有2種,自高自大的心理傾向和一種相對複雜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就是自嘲的話語傾向,中國古人有諸多自嘲自諷的歷史和歷史語境,而且這種自嘲自諷廣泛存在於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文字話語中。這種自嘲可以理解為“謙和”和“自信”,是謙虛的衍生,至今為止大多數文學家也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古代在古代喪文化並不流行。
不過在當今社會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許多有悲傷遭遇都人就會記住並加大傳遍,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便飛速傳遍,形成了現在的喪文化,現在要多多喝雞湯,千萬不要被喪文化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