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路(侵刪)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結婚卻又關係到兩個家庭,而這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關於彩禮的多少。
彩禮是我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那時淳樸,簡單。而現在的彩禮被賦予了太多的物質含義,甚至成為了沉重的負擔,也讓很多有情人最終分道揚鑣。
有人說彩禮的多少決定著一個人在婆家受重視的程度,這話貌似也不假。
相識8年的朋友李珊(化名)發來訊息說:“累得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也不知道這過的是啥日子。”
李珊,女,90後,家庭主婦,帶有兩個兒子,和公婆,小叔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每次去她家的時候,都感覺他們家裡的人都挺好的,但是她卻一直跟我說,我看到的都是表象。
他和他老公結婚有10來年了,他小叔子最近這兩年才結婚的,結婚時,女方要買房才結婚,僵持不下,然後買了房。
我說:那他們買了房,不是去住他們自己的家了嗎?這樣你豈不是省很多事。
她說:你傻啊,家裡面什麼都有,又不用出水電氣費,而且還不用他們自己洗衣做飯,他為什麼要去他們新家住呢?還不是住在一起呀。
沒出幾個月又要買車,然後買了車。其實她們心裡面都知道,都是公婆出的錢,他們自己小兩口哪裡有那麼多錢來買房買車。
她說她公婆主動給她說的,錢都是他們自己出的,他們沒有給錢。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她想把家重新修一下,但是一直沒有錢。公婆說給他們拿1萬塊錢,其它的自己想辦法,這麼多年來,房子也一直沒有修起來。
她十八九歲就和她老公結了婚,生了孩子,當時婆家給了六千塊錢的彩禮。由於那時年少不懂事,覺得只要真心相愛並且對自己好,其他的一切都無所謂。
她爸爸當時說:“你要如此,我們也拿你沒有辦法,但是,如果你今後要是過得不好,不要給我們說,也不要對我們哭。”
就這樣,她收拾收拾她不多的行李,就去了男方家。
她本身就是一個勤勞的小姑娘,所以一到他們家就幾乎把家裡的所有家務都承包了過來。自此以後,家裡的所有大小事全都靠她操勞了,家裡的衛生紙沒了,也要等著她換上。
用她婆婆的話來說,有一個免費的保姆,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她的弟媳當初彩禮給了68,000,還買了房。在家裡卻什麼事也不做,甚至連端一下飯都很少,家裡的公公婆婆卻從來沒有說過什麼,還總怕惹得她不高興,說話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的。
她是一個倔強的姑娘,這麼多年她受盡了委屈,確實也沒有跟家裡人說過,也許就是那種報喜不報憂。
彩禮的多少,並不代表全部,以上的也算只是一個個例。
婚後的生活,需要的是自己的態度。只是,在當今社會婆家給彩禮給得多,在親戚面前說起來好像挺有面子樣。
也有父母考慮著,彩禮最後都給自己女兒了,自己女兒手上拿著一筆錢,總歸是有底氣些,也算是給自己女兒的小家一點兒啟動基金。
就像我弟妹,他們家當初要十多萬,說陪嫁一輛車,可是我家的經濟情況確實拿不出來那麼多,最後談妥五萬八,她父母把錢全給她了。
去年買了一輛車,有時候兩口子吵架,“這車是我買的”。
其實彩禮的多少,並不能代表婚姻幸福與否,關鍵還是自己最開始就把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自己把自己當人來看,那你就是一個人,自己都不把自己當人,那別人肯定更不會把你當人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