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講情,講法與講理
有人說,世界上的家庭分為兩種:
一種是講情的,一種是講法的。
講情的家庭,血緣和情分是全部的理由,一切都出自你情我願,甘心付出。
而講法的家庭,則比較講究權利和義務,很少顧及情面,所有事情合規合矩,當然也鮮有溫情。
有的家庭把女兒當成搖錢樹貼補孃家,講的就是一個“情”字;有的女婿跟岳父母鬧翻天就是不養老,講的就是一個“法”字,因為法律規定女婿並沒有給女方父母養老的義務。
講情好?還是講法好?
我認為都不及講理好。
2.父母召三個女兒開會,女婿發言引來一片掌聲小姨子為何對大姐夫如此崇拜?這還要從她孃家的家庭會議說起。
小影在孃家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如今姐妹三個都已嫁人,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父母召回孃家參加家庭會議。
其實,三個姐妹都心知肚明,父母重男輕女,向來偏愛最小的弟弟,所以,每次接到父母的家庭會議通知,三個姐妹就知道議題肯定又是圍繞著弟弟而來。
小影清楚地記得,十年前大姐結婚前,她們家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
會議內容是,父母要求大姐當著全家人的面發誓,將來嫁了人,人是婆家人,魂是孃家魂,不能忘本,要多幫襯弟弟。
父母是45歲才有的兒子,是他們用小半輩子拼來的寶貝疙瘩,如今他們越來越老,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總是對兒子的事放心不下,只能從三個女兒身上尋找安全感。
結果後來二姐結婚的時候,父母又召開了一次相似的家庭會議,二姐同樣被逼迫承諾,將來把弟弟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當然,小穎作為三女兒,也不會“倖免”,在相似的家庭會議上做出了相似的承諾。
三個女兒對父母的偏心一向不滿,但這種不滿又充滿了無奈。
因為,只要她們提出不滿,甚至流露出不滿的眼神,父母就開始語重心長地教育她們:把她們拉扯大不容易,女人嫁了人不能忘本,幫襯弟弟就是報答孃家人的最好方式……
父母總是動之以情,讓三個女兒漸漸覺得,如果不幫襯弟弟,簡直就是她們大逆不道。
弟弟比三個姐姐小很多,從他初中開始,大姐就已經能承包他的學費了,從高中開始,二姐就已經能給他買得起手機了。
而自從小穎結婚後,弟弟找工作、租房子,都是靠她一個人跑前跑後搞定的。
老公對此頗有微詞,但小穎也沒有辦法,父母給她們姐妹的壓力太大,不當“扶弟魔”,就相當於跟父母撕破臉,三個女兒哪兒敢啊!
今年疫情發生以後,小影弟弟失業了,整日在家玩遊戲。
大姐看不下去,幫他新找了一份工作,結果人家嫌累,工資少,堅決不去。
父母又給二女兒施加壓力,於是二女兒給弟弟找了份高薪資的工作,結果弟弟上班第三天就因為跟人打架而被辭退。
這可惹惱了老人,小影父母立馬召集三個女兒要開家庭會議,連女婿都要求參加。
在會上,小影父親生氣地說,三個姐姐太不中用,竟然連弟弟的工作都解決不了!既然這樣,也別讓弟弟去工作了,從今往後,三個姐姐均攤弟弟的生活費,直接養著弟弟算了!
小影和兩個姐姐除了感嘆,只能面面相覷,不敢有意見。
沒想到,這時候小影大姐夫突然站起來,來了一段精彩的發言。
大姐夫說,他有兩個想法:
第一個想法,如果小舅子想讓三個姐姐繼續幫襯,那麼他必須當著全家人的面寫下保證書,將來三個姐姐老了之後,必須給三個姐姐養老錢。
天底下沒有白白掉餡兒餅的事!有索取就得有付出!
第二個想法,可以理解岳父母疼愛小兒子的心情,但疼愛歸疼愛,不能變成寵溺,這麼大的人了,繼續寵著不是愛,而是害。
若是他繼續像這樣不能獨立的話,恐怕一輩子都需要依附在三個姐姐身上吸血。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此刻開始,讓小舅子學會獨立面對、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勇敢邁出這一步,就永遠懦弱地躲在家人的羽翼之下!
女婿的發言,引來一片掌聲,二女婿和三女婿也紛紛附和說,大姐夫說得對!
可以幫他一陣子,但不能幫一輩子!
兩個老人聽完沉默了,他們沉思良久,決定試著讓兒子獨立。
而小影弟弟聽完沉不住氣了,他發脾氣說,若是三個姐姐不想管他就直說,何必玩這些花花腸子!
說完憤然離場。
小影說,不管怎麼樣,透過這次家庭會議,她們姐妹三個邁出了脫離“扶弟魔”的第一步。
3.男人要有“獨立精神”小影孃家的家庭會議,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現象:外嫁女人之所以當“扶弟魔”,未必出於自願。
也可能是在父母的逼迫之下不得已的行為。
這種父母的腦子裡大多根植著“重男輕女”的舊思想,把偏愛兒子當成是一種理所應當的行為。
而把女兒幫襯兒子,也當成是一種報答孃家人理所應當的方式。
若是女兒不從或稍有反抗,這種父母就會拿出“講情”這一套理論給女兒洗腦。
莫言說:這輩子,我只對兩個人負責,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
女兒當然有感恩孝敬父母的責任,但對有手有腳的弟弟,絕無什麼不可推卸責任和義務可言。
幫一把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在此,也呼籲那些一直被父母偏愛,被家人“眾星捧月”的男人們,一定要有“獨立精神”,這才是男人立於世的法寶!
若是女人被父母逼迫“報答”孃家,你認為女人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