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身為一名成年人,我深刻地知道,每一位中年人的身邊都是雨雪紛飛,老人、孩子、事業、家庭常常是一地雞毛,人生往往是在艱難中跋涉。

就像今年年中,一位媽媽給我打來電話,她說之前兩個孩子都在當地的私立學校上學,價格不菲,一年下來各項費用幾乎要到十萬。

可是,今年疫情的緣故,家裡的生意不太好做了,半年時間,沒有進項,感覺手頭很緊,就想著,要不把孩子從私立學校轉出來,進公立學校,然後再給孩子報上李波老師的“走心家族”的課程,這樣經濟壓力會少很多,效果應該也會不錯吧。

我們聊了很久,言談中,感覺她滿心的疲憊。

我自己也是。

站在2019年年末的時候,意氣風發,剛過三十九歲生日,拖家帶口在京奮鬥七年,生活,事業,都已經步入軌道,兩個孩子也漸漸長大,老大冒冒要十一歲了,老二憨憨快八歲了,長勢喜人;工作雖然繁累,但是,這是一份“利國、利民、利己”的事業,每每將自己多年思考,鑽研的東西拿出來,分享給家長和孩子們,看到他們的成長,心裡都是說不出的成就感。

所以,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收穫滿滿;展望未來的人生,躊躇滿志。

可是,剛進2020,劈頭就是一個疫情。

每天躲在家裡,看著惶惶的訊息,有的時候,不免胡思亂想,感覺世界末日來了;

後來停學不停課,停工不停活,工作生活教育孩子一把抓,忙得焦頭爛額;

再後來,好不容易疫情平息下來了,家裡又出了一件讓人措手不及,很傷心的事。

又開始忙亂。

說句實話,有的時候,直播的時候,錄製影片的時候,大家看見我笑語嫣然,一副達觀的模樣,其實身後也是泥濘一片。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不是寫給父母怎樣教育孩子戰勝困難的,而是希望啟發每一位泥沙俱下的中年人,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怎樣負重前行?

一直有一個觀點,所謂教育,就是修身養性。

如果我們都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那麼,要拿什麼來給予孩子?

如果我們的頭上都是一片一片的雜草,孩子的心中,遲早也會被我們撒下雜草的種子。

唯有父母學會了,才能言傳身教教會孩子。

好了,開始正文囉:

面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我想,下面這兩個覺悟,是我們在心理上一定要準備的:

第一個:“扛”的覺悟;

第二個:“學會享受扛”的覺悟。

當人生遭遇不順遂時,一個人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三個字:往下扛。

扛;

硬扛;

快樂地硬扛;

懷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地扛。

沒有別的出路,你總不能丟盔棄甲,自己跑了吧。

我知道,總有一些時刻,讓我們其中哪怕最堅強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

人生如果能夠逃掉的話,那就好了。

可惜,這是痴心妄想。

我自己一路活到四十歲,看遍了眾人,省思了我自己的人生,我發現,那些但凡一逃再逃的人,最終都把自己逼到死角,退無可退,然後,發出悔恨的呼喊:

—— 我怎麼就活成這樣了?

不信,你看看那些上學時,因為學習遇到困難,然後就放棄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戰場,也是第一次放棄,放棄完了之後呢?事情了了嗎?

沒有,只不過把問題堆積到那裡了。

還有那些從家庭進入學校,進入社會,遇到一些困難,最後就退回家裡的孩子,如果在後來的成長中,他們沒有直面這件事,從中學習,那麼,他將中斷自己“社會化”的過程,進而再難享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真誠而充滿驚喜的聯結,喪失掉了一次重新發現自己,建立自我,為自己自豪的機會;

還有那些邁入婚姻中,因為夫妻之間的一些矛盾而選擇逃避的人,他們也將失去一次讓自己重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經營一段親密關係的能力,進而喪失掉人生很重要的一份幸福。

還有教育孩子遇到困難,就頹然放手,在孩子放棄學習之前就先放棄孩子的父母,他們也將失去一次自己與孩子在人生這個課題上修到滿分的機會,失去一次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潛能的機會,失去了為孩子而驕傲的機會;

是的,逃避不是讓我們逃離痛苦,而是讓我們錯失了機會。

人生的難關就是機會,人生的劫難就是機會。

成長的機會。

想一想,我們來這個人世間走一遭是為了什麼?

功名利祿?

物質享受?

不是,是為了一份經歷,一份滿載著酸甜苦辣的經歷,並在這份經歷中,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充實和生長,讓它變得豐盈、達觀、強韌、智慧,這才是我們唯一的收穫。

所以,到今天我都深深地記著自己看過的一本書,主人公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名媛,家裡非常富有,她的童年,少年時期,都非常的幸福,圓滿,毫無瑕疵,她自己呢,也是美麗、多才、優雅,完全配得上這份美好。

可惜,人生的序幕真正拉開的時候,她的苦難才開始。

先是遇上了丈夫的不忠,幾次三番地劈腿,讓她陷入屈辱;再是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吃緊;後來解放了,她的丈夫因為經濟問題,被關押,審判,病逝於監牢;而她自己呢?一個千金的小姐,從來沒有受過什麼辛苦,被髮配到農場勞作,一下子十幾年時間。

文革結束後,她沒有華服了,沒有豪宅了,沒有家人了,孑然一身,棲身於上海的一間小屋裡,可是,她依然在認真地過活,把小小的日子打理得跟詩歌一樣美好。

年輕人經常慕名去她家吃她親手做的糕點。

有昔日的朋友從海外回來看望她,曾經問過她這樣一個問題:

——有沒有後悔當初沒有一走了之,去到國外。

沒想到她淡淡地回覆:

—— 如果那樣的話,我就不能體驗到另外一種人生了。

說完,臉上帶著微微的笑容。

是在那一刻,我才理解了,什麼叫貴族的精神。

人的高貴,就高貴在,無論外界的環境怎樣的艱難、痛苦,甚至齷齪,我都能泰然自若,淡然視之,保持我在精神上的獨立、高潔與豐富。

就像古語說的: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可上可下,可進可退,窮通富貴我無法把握,但是生命的價值我要捍衛。

這是怎樣的力量,怎樣的達觀,怎樣的氣象?

所以,扛的最高階的段位是,把扛視作一種享受。

酸甜苦辣都是滋味。

唯有這樣,才能開啟懷抱,接納一切,從中獲得滋養。

有點歲數的人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時,常常會驚訝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成功順遂教不會我們任何東西;

本領都來自於那些艱難、不順遂的日子。

生命中最刻骨銘心,最值得銘記的,也恰恰是,在風雨如晦的日子裡,或孤身一人,或相濡以沫,默默進取的光陰。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比如,有些父母即便人到中年,也秉持著僵化的人生態度,習慣性地好逸惡勞,追求順利完美,厭惡艱難彎路和殘缺,把這種觀念放在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成長的路上沒有一點波折,好好上完小學,好好上初中,好好上高中,好好進大學,好好工作,好好結婚,好好生子,好好......

可是,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好”呢?

人生就是無常。

無常才是常態。

當你拒絕了“不好”,你就難以變得“更好”。

當你決絕了“不好”,你就看不到人生中別樣的風景。

你就會變得狹隘,封閉,僵化,機械,然後暴躁陰鬱。

因為你渴望的“好”總也不來嘛!

於是,一點點的不順遂,一點點的困難,你就會被刺激得大聲疾呼,似乎天要塌下來了,這樣做,表面上看,好像你在負責任,在痛心疾首,其實,只不過是在宣洩自己的恐懼:

—— 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上了高中卻一直往下掉,他是不是笨呀!

—— 孩子一直都很聽話,很乖,可是上了初二後,卻越來越叛逆,一點話都聽不進去,每天都跟我對著幹,這孩子是不是不可求藥了?

—— 我自己的人生過成這樣,都是因為孩子他爸,他不成器,還有這孩子,也隨了他爸爸,一點都不讓我省心!

焦慮不是扛,只是恐懼。

緊張也不是扛,只是懦弱。

扛的人是平靜的。他的內心也許有波瀾,但是他有自制力,有對自己意識的駕馭,他不會任由自己沉淪在情緒中,喪失理智,他會找到自己在艱難中的體面。

這樣,再難熬的時光,都可以變成戰鬥,變成振作,變成享受,最終,收穫智慧、閱歷和現實層面上的回報。

就像15年前,我認識的一位媽媽,當時她已經很成功了,是當地非常有名的企業家,每次見面她都快人快語,直達目標,風風火火;渾身散發著自信和智慧的光芒。常常還會給我和李波老師上一堂關於社會的大課。

後來跟她女兒聊天,才知道她人到中年時,恰逢下崗,她是從擺路邊攤賣菜開始,像滾雪球一般,打下了一片基業。

是的,面前有孩子,身後有老人,青春不再,但身上的擔子猶重,面對生活,她不願意投降,她彎下腰,挽起袖子,走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硬生生趟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陸奇說:

對的事情,再難也要去做;

錯的事情,誘惑再大也不能做。

人到中年,我們其實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區別在於,在對與錯的岔路口,你最終選擇了哪一條路!

是勇敢地選擇了一條艱難、曲折卻註定走向成功的路?

還是懦弱地選擇了一條看上去容易卻註定越走越窄的歧途?

而你的選擇,不僅僅決定了你的一生,更將深刻地影響你的孩子的人生。

畢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

孩子,這輩子怎麼過,爸媽活給你看!

你的活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法。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面對失敗的感情,不妨試試下面幾種方法,而不是刪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