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一頭小熊,一直被關在一個窄小的籠子裡,只能站著,不能坐下,更不用說躺下,當人攻擊它的時候,它最多隻能抱成一團來應對。

後來,它被從這個窄小的籠子裡解救了出來,但它仍然一直站著,彷彿不知道自己已獲得自由,可以坐,可以躺,可以跑,還可以還擊。

外在有形的枷鎖雖然已經取消,但小熊大腦中無形的枷鎖卻依然存在,影響著小熊的行為。

不只是這隻小熊如此,人也是如此,每個人的心中也有很多過時或者錯誤的觀念,就像無形的枷鎖,束縛了每個人的潛力的發揮。

觀念和事實哪個更重要,作為深受唯物主義薰陶的我們,肯定會認為事實更重要。觀念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有什麼重要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

為什麼同樣事物,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看法和感受?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對同一事物的認知,也會有不同的認知。

《列子·說符》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由此可見,我們眼中的世界並不是真正客觀的世界,而是經過我們已有認知信念加工過的 , 認知信念就像 看世界時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每個人的眼鏡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認知信念決定了你對事情的基本態度,你對事情的基本判斷,進而決定了你的行為,最終塑造你的生活。

所有這些信念中,關於自我能力的信念,對我們個人能力的發展影響是最大的。

面對挑戰和困難,你總在考慮行不行,還是專注於考慮如何做。本質上,這兩種行為的背後,反映了你對自己能力的信念,這決定了你能否成功。

比如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十秒以上。

1960年6月,西德運動員哈利首次把100m賽跑的成績,提高到十秒,這個記錄保持了多久呢? 八年,八年當中有十個運動員跑出了同樣的成績,十秒。但他們就是打不破十秒這個記錄。

1968年 ,美國選手海因斯 創造了世界紀錄9秒95,後來連續有三位選手,相繼 闖入十秒大關,前後相差不過半年。

這是不是看起來有些奇怪,為什麼一個記錄很長時間沒人突破,一旦被打破,忽然就會幾個人一起來突破記錄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現象和人的能力信念,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為每一個運動員,都會想人類的極限就是百米十秒,他們就不會去想怎麼樣超越這個極限,而是隻要能跑到十秒就歡欣鼓舞,他們覺得我已經達到了人類體能的最大值。

他們無形中就給自己劃了一條線,以十秒作為目標 。

而一旦有人打破了這個紀錄,這個界限就被突破了。

人們建立了新的信念,不再糾結於行不行,而是如何做到了。

簡言之,你對自己能力的信念不同了。

於是就會不斷地有人突破這個記錄。

突破新的紀錄,不是因為運動員更有天賦了, 而是他們改變了觀念,相信這件事可以做到。

馮侖曾經說:“一個人往往是先有了態度,再有能力。”

態度的基礎是內在的信念,一個人首先要有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有了份信心,才能激發人去行動,激發人去冒險,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人就是這樣不斷地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人類社會也是這樣才得以不斷進步的。

人看起來很自由,似乎可以隨心所欲 ,但是我們卻無處不在自己的觀念束縛之中,尤其是些錯誤的或者過時的信念 ,就像一道道枷鎖,約束著自我發展。

制約個人發展的觀念,有兩類最為關鍵:

第一種,是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就是認為自己不行,做不了這個,做不了那個, 給自己很多的不可能,結果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謊言重複一萬遍,也會變成真理,不斷的心理暗示, 自我催眠,觀念變成現實,這就是所謂的自證預言。

你不是你想所想的那樣,但最終你會變成你所想

第二種,他人的的評價

人是群居性的物種,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外界聲音的影響。

我們的很多觀念,也是從哪裡而來,外界的觀念對我們的自我塑造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一般來說,我們收到的批評總是多過鼓勵,這些批評聲音,時間久了會內化為我們的信念,或者成為我們行動的障礙,阻礙我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那麼,如何建立正確的信念,擺脫這些負面觀念的束縛,發揮自己的潛力呢?

有三點建議給到大家:

1,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和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願意不斷嘗試,迎接挑戰,無懼失敗,有些人則因循守舊,對失敗充滿恐懼呢?

因為 現實中,很多人都是固定型思維,他們總是用過去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現在,現在可能的事情,他們也傾向於認為未來不可能。

我們的觀念,本質上 只是一個個假設,並不是牢不可破的真理,也不是鐵一般堅固的事實,一切都是可變化的。

過去不等於現在,現在不等於未來,一切都是在變化的。

那些做成大事的人,都是用發展大的眼光看問題,他們無懼眼前的困難,他們認為,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透過努力以後也一定可以解決。

埃隆馬斯克在遇到難題時,總是說:“我知道我們一定能夠做到,只是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馬斯克永遠要求同事們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是爭論“是否可行”

普通人總是在為這件事不行找藉口,而馬斯克直接跳過這個問題,只專注於怎麼才能能實現目標,本質上 就是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困難。

一個人的信心,不是對自己現在能力的自信,而是對未來,對成長的信心。

2,擺脫他人的束縛,相信自己的內心的聲音

人是社會性的物種,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周圍人的言行觀念,無形中對我們產生了巨大影響。

渴望認同是人的本能需求,但是如果一個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情的時候,就會瞻前顧後,害怕怕失敗和批評,不敢有所突破,從而失去進步和發展的機會。

而那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的成功者,往往都是特立獨行,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自己的人生,必須自己負責,不管別人說什麼,最終你必須承擔所有的結果。

正如布斯所說:"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巴菲特,喬布斯,馬斯克,他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別人的的批評或者否定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3,專注於目標

想要從過往的觀念中走出來,就是放下自我的種種標籤和預設,不再糾結於過去,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專注於未來。

當你專注於要做的事情,要實現的目標,你就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事情和目標上。

如果你足夠的專注和努力,很有可能會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這時候你會暫時忘記自己,忘記時空,進入一種徹底忘我神入的狀態,你的潛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同時,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創造新的經驗, 經驗產生的新的觀念,新的觀念塑造新的自我。

最終你會發現,自我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與其說找到自我,不如說最終你創造了自我。

11
最新評論
  • 1 #
    這篇文章很棒!為你點贊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動心時,會有這3種表現,藏都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