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導語

老人退休後的夢想,一般是和自己的朋友三五成群,一起旅遊、一起散步、一起尋找樂趣。

可退休後,三五成群、有朋有友的生活真的這麼好麼?

現實中,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的概念就是合群,不管生活還是工作,都要合群。似乎,只有合群,才是對的,才是快樂的,才是幸福的。

事實真的如此麼?

其實,那也未必。或許,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不合群才是一種頂級的智慧。

二,真實案例

01

講述人:張立潔,61歲。(為方便敘述,全文采用第一人稱)

我叫張立潔,今年61歲。

退休後,我跟姐妹一起過上了想要的日子,今天約著去爬山,明天約著去旅遊。

但慢慢的,我卻發現,很多時候,這樣做會委屈自己。

通常都是我們五個人一起,有時候自己明明不願去,但為了不掉隊,為了合群,還是要硬著頭皮去。

有一次,我們去杭州旅遊的時候,進了一家絲綢店,她們都高興的買了圍巾或旗袍之類的衣物,其實,我本人不喜歡,但其它姐妹都說好,非得讓我也買件當做紀念,盛情難卻之下,我不願掃了她們的興,也就勉強買了一個圍巾。

回到家後,我從來沒有圍過,至今還壓在箱子底下。

還有一次,爬完山之後,我們又去了附近的小鎮,其實那天我已經很累了,實在不願去,到為了顯得合群,還是強迫自己去了。

大家整天呆在一起,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時間久了,就覺得壓抑。

還有的時候,大家說好了在某個點一起出發,但有的人就老是遲到,耽誤了時間、錯過了車不說,也把好心情弄沒了。

這樣的煩心事越積越多,我就不願和她們一起出去了,然後,我慢慢的嘗試一個人獨來獨往,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現在,我想上哪裡去就上哪裡去,想幾點出發就幾點出發,想買什麼就買,不想買什麼也絕不勉強自己,沒有什麼煩心事,也漸漸嚐到了不合群的好處。

我越來越覺得,不合群才能過上從容的好日子。

02

講述者:趙初晴,66歲。

我叫趙初晴,今年66歲。

原來的時候,我就怕自己不合群,為了合群,我也做了一些勉強自己的事情。

我住在農村,一到夏天晚上的時候,大家吃完飯,都到大街上乘涼,五六個人一堆,七八個人一夥的,就在月光下閒聊。

聊什麼呢?無非就是東家長李家短,這家孩子怎麼樣,那家婆婆怎麼樣?說到動情處,都添油加醋的,然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好像只有自己才是最完美的。

記得有一次,張嬸說了小杰一句不好的話,被有心的人添油加醋之後,傳到了小杰耳朵裡,小杰的爸媽找到張嬸家裡理論。為此,兩家人鬧的不可開交。

大家在一起閒聊,一句話惹出了一個是非。本來村子就不大,鬧起來,卻成了生死不相往來的仇家。

還有,常在一個群裡聊天,大家彼此熟悉之後,也會開彼此的玩笑,但如果玩笑開大了,開到某個人身上,不高興了,整堆人都彆扭的慌。

你看,這都是合群的後果!在那個群體裡,不說兩句吧,別人說你不合群,跟著說兩句吧?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很多時候,不知道怎的,就會惹是非、引糾紛。

後來,我也想開了,不去合這個群了。

吃了飯,想出去乘涼,就拿著凳子出去涼快一會,不去扎任何堆,玩夠了就回家,落得個清淨自在。

別人愛說啥就說啥,與我無關!

生活本來就是自己的,沒有必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別人身上,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自從變得不合群了,我也過上了幸福從容的好日子!

三,小結

其實,很多時候,不合群,才能過上從容的生活。

你可以想一下,為了合群,我們都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呢?

有時候,為了合群,就得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就像案例中的張女士一樣,為了顯得合群,買了自己喜歡的圍巾,一直壓在箱底,一看就心煩。

有時候,為了合群,就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和不必要的精力。

案例中,張女士為了等同伴,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出發,耽誤了大家的時間,錯過了車,從而也弄丟了好心情。

有時候,為了合群,可能會惹是非、引禍端。

特別是一群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說到高興處,不小心多兩句嘴,可能就會惹禍端。

人多嘴雜,這句話一點都不錯!

所以,我們說,不合群才是幸福的開始,才有可能過上從容的好日子!

更多精彩案例: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無性婚姻五年半,沉默寡言的老公竟然背地裡跟別的女孩撩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