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主要形式是:婚前約定,男方不給彩禮,女方不給陪嫁,沒有嫁娶的概念,婚後夫妻雙方可以住男方家也可以住女方家,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爸爸的爸媽是爺爺奶奶,媽媽的爸媽也是爺爺奶奶,不再叫“外公外婆”。

輿論爭執不休,有人認為,這是婚姻觀念進步的體現,淡化嫁娶,男女平等,有人批評,哪裡是進步,分明是傳宗接代的舊話重提,一個都不想生,還想要倆?有人說,不要彩禮和陪嫁,減輕結婚負擔,挺好。有人批評,雙方不脫離原生家庭,不就是繼續啃老?有人說,孩子跟誰姓不用吵了,一家撫養一個沒矛盾。也有人批評,孩子不同姓,分開養,會影響情感交流。有人說,這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有人擔心,分得這麼清,還結什麼婚?還有一些浙江網友現身說法,以自己或周圍人群的家庭模式反駁報道中的某些“兩頭婚”的特徵。

資料圖。

其實,既不必劍拔弩張,也不必憂心忡忡。報道中的“兩頭婚”只是對一部分家庭模式的概括,說它新,是因為它有著這個時代的典型性——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偏偏又趕上全面二孩政策,這是“兩頭婚”的兩個前提。說它舊,是因為歷史上也有“兩頭親”,據說是明清時期的江浙一帶,上門女婿不好找,於是就出現了“打折的入贅”,換句話說,是以經濟條件換取繼承香火的孫子。

一提到傳宗接代,彷彿立刻就散發出某種腐朽氣味似的。但問題是,所有對“兩頭婚”的擔憂與批評,在“一頭婚”中就不存在嗎?前段時間PAPI醬生孩子,孩子跟爸爸姓,惹翻了一眾網友,說PAPI醬“大女主”人設翻車了,批評她順從了“父權”社會的遊戲規則。這裡有一個奇妙的邏輯,如果社會已經不在意“冠姓權”,跟誰姓就不會是一個問題;而如果公眾還特別在意跟誰姓,非要爭出一個子醜寅卯來,那就說明,傳宗接代、繼承香火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2017年,伴隨“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有兩組關於“冠姓權”的調查。廈門的一組調查表明:受訪者中,二孩跟媽媽姓的佔23%。而中青報的一組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受訪者不能接受孩子隨母姓。所以,甭管幾頭婚,“傳宗接代”這四個字就像是人們腦子裡繞不過去的電線杆。

話說回來,“傳宗接代”本身談不上優劣,它就是人類繁衍的本能而已。那種只有兒子才能繼承的“香火”觀念,才是需要打碎的糟粕。當下的“兩頭婚”和歷史上的“兩頭親”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這一點,現在強調的是一家一個,不分男女。有趣的是,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似乎“兩頭婚”都主要是出現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江浙,有人說,是因為這裡女方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所以有底氣對原本理所當然由男方為主的婚姻模式提出不一樣的意見。從這個角度說,“兩頭婚”算得上是一種小小的進步。

至於其他的擔憂和批評,諸如“不要啃老”“AA傷感情”“父母過度干預不利於小家庭和睦”“生一個都難還要生倆?”,放到“一頭婚”中也同樣存在,並不是“兩頭婚”的特性。之所以在這個話題中出現,只不過是大家借題發揮而已。

說到底,它不過是諸多婚姻模式中的一種,現在的人們已經不會對“丁克”“不婚”大驚小怪,那麼,對家庭的多元化選擇真的不用那麼敏感。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何以為家——和彎彎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