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
最近聽到一個新詞兒—"兩頭婚"。這可不是奧特曼電影裡面的雙頭小怪獸,而是真實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且近幾年在浙江一帶非常流行的一種新型的婚姻形式。
"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男方入贅到女方家裡。小夫妻倆在結婚以後,仍然住在各自的原生家庭裡。婚後雙方家庭約定生兩個孩子,第一胎隨爸爸姓,第二胎隨媽媽姓。孩子對雙方老人的稱呼,都是爺爺奶奶,寶寶的父母是爺爺奶奶,媽媽的父母同樣也是爺爺奶奶,拋棄了外公外婆這兩個稱呼,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外孫子。
兩頭婚,不僅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還避免了很多其他的家庭矛盾:比如孩子跟誰姓?由誰來照顧?過年回誰家?誰的父母對自己的小家庭貢獻更多?這些問題,都不需要再糾結了,孩子跟誰姓,就由那邊的老人多照顧,逢年過節,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甚至連離婚的時候孩子的撫養權、婚內財產分配這些問題都提前解決好了。如此看來,"兩頭婚"真是一種讓人喜聞樂見的新型婚姻形式。如果跟隨男方姓的孩子也能由男方自己生,那就更完美了。
這些就是婚姻的全部了嗎?那麼愛情呢?如今的婚姻裡已經不需要愛情了嗎?這樣的婚姻,還算是婚姻嗎?
兩個完全陌生,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愛,最終透過婚姻,組成了一個共同的新家。而毫無血緣關係的兩個人,也因為婚姻的維繫,成為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家人。這樣的兩個人,為什麼要結婚?是因為他們需要彼此,想要和對方一起生活,願意共同面對未來的人生,希望當有一天自己老了,在身邊陪著自己的那個人就是他(她)。
現在,除了婚禮主持人,已經很難再找到什麼人在說起結婚的時候,能帶上愛情了。很多現代人的婚姻,更像是一次合作,而結婚證,不過是雙方合作時簽訂的一份合同。比起尋找愛情,找一個合作伙伴,就容易得多了。不需要什麼刻骨銘心、生死相隨,只要看著順眼,不讓人討厭就行。既然是合作關係,愛情就顯得有點累贅,合作雙方更加關注的,是合作的前景,能否達到共贏的目的。
在最原始的人類社會,人們透過交配,繁衍生息。隨著生產力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生存環境變得越來越舒適,也不必再透過濫交來瘋狂的繁衍後代了,男人們開始有精力關注起自己的血統了,因此產生了比較穩定的男女關係,這樣就逐漸產生了婚姻的雛形。其實原始社會的婚姻雛形,就是一個利益的結合體。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人開始有了等級的劃分,上層社會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足,不必每天為了吃飽肚子而奔波,有了更多閒暇的時間,有些人便開始關注起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人類開始嘗試根據自己的情感去尋找另一半了,於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便有了愛情。愛情是會讓人上癮的,品嚐過愛情的人,都不希望它輕易離開,留住愛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婚姻約束對方,讓對方能夠一輩子留在自己身邊,愛的人在,愛情就在。
可是如今,婚姻又開始顯露出要拋棄愛情,重新成為利益結合的工具的苗頭了。經過幾千年的兜兜轉轉,人類的婚姻,似乎是在畫一個圓圈,馬上又要回到它開始的地方了。
是人類退步了嗎?還是人類再一次進化了?是因為人類的內心變得更加堅硬了嗎?堅硬的內心,從此不再需要從愛情裡尋找安慰了嗎?
其實不然,我想人還是需要愛情的吧。
只是自從有了婚姻開始,社會和婚姻都是男人在主導。如今,女人在社會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雖然男人們仍然認為自己還在把握社會的脈搏,然而事實上,當今社會中的女人早已不輸男人了。但是,現在很多人的婚姻思維,卻仍然停留在男性主導社會的時代。這種社會現狀與人的婚姻意識的嚴重不匹配,導致了很多女人不能安心在這樣的婚姻裡寄託愛情。這才出現了很多打破傳統婚姻模式的新嘗試。但是,離開了愛情的婚姻,是人的悲哀,更是婚姻的悲哀。我們更願意看到,社會和婚姻,能讓男女雙方能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尋找屬於兩個人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