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滕文公下》有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這段古文意指古時不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會受到整個古代社會的唾棄;而今看來,可謂陳腐。
隨著時代的發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陳腐婚嫁理念逐漸的被時代所拋卻,但這其中的精華部分卻得以保留,並流傳至今。
保留的精華意指:「父母對兒女婚姻進行考察,並提供建設性意見,切身的幫兒女把關。」
父母既然是對兒女婚姻大事的考察、把關,那麼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就顯得尤為關鍵,這關乎適婚男女未來的婚姻走向。因此,無論是父母還是適婚男女都需要重視此次家長見面,切不可馬虎大意。
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有什麼講究?或者說該注意什麼?對此,可參考如下3點:
見面禮儀:展現家庭素養,塑造良好形象;見面習俗:尊重雙方習俗,延續良好傳統;注意事項:細節決定成敗,謹慎並不多餘。01 見面禮儀:展現家庭素養,塑造良好形象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家庭來說,禮儀不僅僅體現個人的素養,更能彰顯所在家庭的素質。
正如《春秋左傳正義》所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自古以來,在我們華夏大地一直盛行禮節之道,從整個社會到家庭都遵從“禮尚往來”。而對於我們“小家”來說,體現“禮儀”更是一種習慣。
尤其在關乎兒女婚姻大事的時候,禮儀的味道就更濃了,其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在古時尤為盛行。
當然,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一些繁瑣的“婚嫁禮儀”逐漸簡化,這也是我們時代的進步。
對於這些自古傳承下來的禮節,現今也是有所保留和演變的,比如我們接下來要講的「見面禮儀」。
1、著裝:家長再見面之前應該仔細地考量自己的著裝,你的著裝是否得體,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為你們的家庭加分。我們之所以如此考量,絕不是因為“攀比”,而是出於對這次會面的重視。(注:建議挑選喜慶又不失個人風格的裝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2、介紹:在進行介紹時,最好由子女進行介紹。在介紹時,需要注意陳述的時間宜短不宜長,言語宜簡不宜繁,最為關鍵的是避免厚此薄彼。有些家長會問:“為什麼要孩子介紹,我們自我介紹不好嗎?”當然可以自我介紹,但是需要知道,你們之所以有這次會面,正是由於孩子們的相愛所促成的,由他們進行介紹,比較妥當。3、稱呼:對於這一點大家最關心的地方無非是:是否可以稱呼對方為“親家”?對於這個稱呼,我們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儘量不要提。因為太過唐突,你們之間還沒有熟絡,最為關鍵的是兒女的婚事還沒有得到雙方一致的肯定。4、用餐:我們會發現一般父母輩都會特別注重“餐桌禮儀”,更深諳此道的重要性;而子女們卻不是很注意,一是因為小輩的緣由,二是無所顧忌。所以,子女們在進行用餐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翻盤子”、“挑食”、“狼吞虎嚥”,亦或者忽略照顧長輩。5、迎送:家長見面時,主人(宴請人,一般意指男方)先表示歡迎;告辭時,待客人先告辭再進行送別。在這裡有送別有兩種情況:其一,相談甚歡,對孩子們的婚事表示肯定與支援,此時你可以嘗試親切的方式表達下次會面的意願;其二,沒有談妥,對孩子們的婚事沒有明確的支援,亦或者表示反對,那麼在送別時,需要側重的強調孩子們的意願,並以禮相待。以上5點「見面禮儀」基本囊括了此次會面的全過程,雙方家長及適婚男女需要特別注意。
除了禮節以外,我們在面對第一次見面,也需要事先知曉對方的習俗,也可以讓子女們自行傳達,以免該次會面產生不必要的尷尬。
02 見面習俗:尊重雙方習俗,延續良好傳統清代夏燮在《<中西紀事>後序》有云:「嗟嗟,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是非所 判,行路皆知!」
在我國每個地域、民族的習俗各有不同,就像回族與漢族之間的飲食習俗就有很大不同。假如女方是回族,男方是漢族,那麼雙方家長第一次會面時,男方就要特別注意飲食習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總結起來,需要特別注意的「 見面習俗」無非以下3點:
1、飲食忌諱。這一點就像我們開頭所說,回族主食清真,男方需要特別注意用餐的忌諱。除此之外,子女們還需要及時的交換資訊,把各自家中的飲食忌諱告知家長,做好充足的事前準備工作。2、宗教信仰。雙方父母都有何種信仰,這一點也需要相互明晰,且要提前知曉。如果雙方家長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言辭有些欠妥,冒犯了對方的信仰,後果不言而喻,至少對第一印象有大幅度的減分,從而影響雙方的觀感。3、地方習俗。每個地方的待客之道都有相應的差別,比如山東地區,就比較喜歡勸酒,這樣的地方待客文化本是重視,但是對於不勝酒力的一方來說,可謂是“為難”。這一點需要雙方結合自身的情況,兩方面進行中和,以“商談孩子們的未來婚事”為主題,切勿本末倒置。關於「 見面習俗」還有很多,但是我們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中和,有些習俗需要尊重,有些則需要擯棄,切勿讓繁瑣的規矩讓雙方產生惡感,最終影響孩子們的婚姻大事。
03 注意事項:細節決定成敗,謹慎並不多餘在前面,關於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需要特別瞭解的見面禮儀和習俗,進行了著重的說明,也給出了相關的細節,在這裡就不再重複。
對於這一次重要會面,除了上述兩點以外,還有一些相關的注意細節需要我們明晰,並進行提前準備。總結起來,有2個重點注意事項:
1、提前溝通。關於這次會面,適婚男女需要提前與各自家長進行溝通,可以說這一次會面完全是由你們來促成。因此關於雙方的家庭情況,你們之間的感情歷程都要事無鉅細的告知家長,以此讓自己的父母有所準備。如果太過倉促安排雙方家長的第一次會面,難免會讓會面的效果大打折扣。2、達成默契。除了雙方家長知悉具體情況,以及有所準備以外,適婚男女也需要有所準備,雙方在未來的婚姻上有所想法,並達成一致意見。比如說,你們對於未來的規劃,是期許近期成婚,還是再等兩年,你們對此要做到心中有數;再比如,假如雙方(或一方)反對你們在一起,那麼你們該怎麼化解這樣的危機,是否已經堅定在一起的決心。總之,只有你們之間達成了默契,才無懼未來一切可能發生的變故。婚姻大事是需要父母們來進行把關的,因為在父母眼裡孩子們的幸福永遠是擺在首位的大事。對於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有什麼講究?我們可以參考以上所述的三個重點,即:見面禮儀,禮儀代表家庭的整體素質,做好基本的禮儀,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尤為重要;見面習俗,相互尊重雙方的各種習俗,並進行適當中和,讓中國傳統文化貫穿整個會面;注意事項,雙方都需要注意相關細節,從細微之處著手,為這次婚姻商談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