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受到表揚,一定會感到高興嗎?
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當事人認為上級表揚自己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給自己壓任務,同事朋友表揚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討好自己,想找自己幫忙(讚揚當事人慷慨大方,然後向他借錢),甚至認為對方其實是在諷刺自己。那麼,當事人在受到表揚的時候是不會感到高興的。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受到批評後也不一定會感到委屈或者憤懣。
如果當事人認為領導的批評是在鞭策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更快的進步。有這樣認知的人,在受到領導批評時多半不會感到不開心,甚至還有點小小的竊喜:領導很看重自己,想栽培自己。 世界暢銷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中,作者奧格•曼狄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海菲是那種直接敲開房門銷售商品的推銷員,他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海菲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能夠忍受那麼多的羞辱呢?”
海菲清了清嗓子,回答說:“我被人拒絕過很多次,甚至被人擰著領子丟出來過,被人放狗咬過,被人問候過祖宗十八代,被人潑過洗澡水,被人吐過口水,被人拿著菜刀追趕過,被人扇過耳光,等等等等。可是,我從來沒有被人羞辱過。”
這怎麼可能?當然可能,只要他不認為這些是侮辱,那就不是。 你不相信?沒關係,我們來做個實驗,請看下面這幅圖片。
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符合客觀事實的?不知道,我看到的就是灰底綠紋,我也知道很多人看到的是粉底白紋,兩種答案几乎各佔一半。 按照常理而言,圖片反射的光線的波長和頻率是一定的,按理來說就可以在光譜分佈圖上確定一個位置,即它的顏色應該是確定的,可是為什麼不同的人會對同樣的圖片看出不一樣的顏色呢? 我們再來做兩道完形填空題。 第一題:
請大家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後面的故事情節補充完整。
第二題:
請大家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情節補充完整。
其實,這兩道題我問過很多人,他們給出的答案有: 第一題,被偷走了衣服,遇到了白馬王子,被淹死了,遇到了仙女,被色狼給XX了……。 第二題,被車撞了,突發高燒,切到了手指,跟同學打群架受傷,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小孩昏迷了……。 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這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過去幾十年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所形成的經驗認知不同。 在鞋子圖片中,映入我們眼睛的光線是一樣的,但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光線的感知經驗是不同的。同樣的顏色,有的人認為它偏藍,就把它看成是藍色,有的人卻會認為它偏綠,就把它看成是綠色。在混合顏色中,有的人更容易看到暖色調,而另一些人則更容易看到冷色調。 在索菲婭公主洗澡和小明進醫院的故事裡,有的人認為索菲婭去洗澡會碰到好的事情,比如碰到一位白馬王子,有的人則認為索菲婭會遭遇厄運,比如碰到色狼甚至被淹死。而小明進醫院的原因,有的人猜想他是因為自身的某種疾病發作,有的人則想到了他遭遇了意外。 同樣的道理,面對同一刺激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A情緒:興奮,有一種快感。 這個人都過多次被狗追咬過的經歷,他認為狗是一種極度令人討厭的動物,撞死活該,全部死絕才好。撞死一隻狗滿足了他想要報復狗的需求,於是產生積極情緒。 B情緒:緊張、惶恐。 這個人很迷信,他認為出門撞死狗是非常不吉利的徵兆,會預示著厄運的到來。撞死一隻狗未滿足他想要出入平安、萬事順利的需求,於是產生消極情緒。 C情緒:內疚,悲傷。 這個人養過一隻狗,與他朝夕相伴十幾年後老死了,他認為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每個人都應該關愛狗狗。撞死一隻狗未滿足他想要關愛、呵護狗狗的需求,於是產生消極情緒。 D情緒:憤怒、淡定等等。
A情緒:恐懼、害怕。 99%的人會是這種情緒反應。因為我們人類有一種深深紮根於潛意識的共同認知:老虎要吃人(這是人類和很多動物在幾百萬年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經驗,透過DNA一代代遺傳下來),老虎向自己衝過來就是要吃點自己,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傷害,這不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當然會恐懼。 B情緒:高興、開心。 這個人是馴獸師,或者這個人是老虎的主人,老虎是他們的寵物。他們認為老虎向自己衝過來是不會咬傷自己的,寵物的主人還會認為老虎向自己衝過來是求抱抱的,這滿足了寵物主人想跟老虎親密的需求,於是會高興。
結論:人們都是用頭腦裡已有的經驗認知去理解、看待外部世界,把自己的經驗認知作為標準來衡量、評估自身需求被滿足的程度。
因此,情緒取決於個人的經驗認知。
這就好比三稜鏡折射太陽光一樣:
太陽光本身沒有顏色,透過三稜鏡折射以後,就會呈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
同樣的道理,外界刺激事件本身沒有意義,經過認知經驗評估後,就會產生不同情感色彩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