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源自比較】
不光是愛情,情感都源自比較,但因人而異,每個人比較的側重點不一樣。你更美,身材更好,但你的價值觀和我不同;她跟我更談得來,雖然外形比你差一點,我還是選她——這就是一種比較。
方方面面一比,有個權衡,做出選擇:我愛她,不愛你。有人說“不對,我對她一見鍾情,我都沒拿她跟別人比!”其實你拿她跟所有人比了,所有人都不能給你“一見鍾情”的巔峰體驗,但是她能!所以你瞬間認定了她。
有些人比較容易出現一種誤解:他們要感覺,要一種“愛上了”的感覺,以這種感覺的程度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就......很蠢!愛情就是權衡出來的,你的感覺,也是權衡的結果。而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不斷讓自身的權衡機制更完善,以此做出相對更為正確的決定。
【愛情從不持久】
“我愛你”能愛多久?愛到下一次愛情出現為止。
愛情不是一錘子買賣,今天愛上你了,就會一輩子都愛你。因為我們總是不斷地在比較、在權衡。
你老了、不美了、沒有新鮮感了,外頭有個年輕的、胸大屁股翹、還聽話,你給我一個我還必須愛你的理由。我找不到那個理由,我就要愛上外頭的那一位。只要我為出軌付出應付的代價,我心安理得。你可以說她是小三,我說她是愛情。
我們要做的,是不斷給對方繼續愛上自己的理由,然後彼此一次又一次相愛,往復迴圈。愛情從來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爆點。在不斷的比較和權衡中一次次爆破,爆破點就是當下我們覺得最好的那一位。所以維繫愛情超辛苦。但凡以為戀愛一談、婚一結,就一勞永逸,多半要悲劇。
【愛情的標準是合適】
一個普通女生,買張機票,長途跋涉去韓國看韓星演唱會,激動2小時,第二天趕早班飛機回來,這是不是愛情?
一個普通女生,買張機票,長途跋涉去韓國看留學的男生,約會2小時,第二天趕早班飛機回來,這是不是愛情?
我覺得都是,但你覺得哪個更靠譜?道理很簡單,留學的男生聽上去、看上去,都要比韓星更合適普通女生。
合適的基礎是有愛,合適包含愛情,愛情不包含合適。愛情可能是單項比較的結果,而合適是綜合比較的結果。從長遠來看,合適的人更容易讓你重複愛上。
【愛情重在參與】
多經歷、多體驗,少下決定。這世上總有人能給你巔峰體驗。不行!就是她了!非她不可!她是完美的!這種巔峰體驗可遇不可求,但未必值得你押寶一輩子,尤其在你年紀還小的時候。
萬一婚後又來一次巔峰體驗,這婚你離不離?不離,不甘心。離了,又來第三次巔峰體驗怎麼辦?
隨著個人認知的不斷提升,巔峰體驗出現的機率會大幅度降低。但要死不死就是上頭了怎麼辦?那也不要用“婚姻”來為這種體驗買單。
懦弱一點,約個P;勇敢一點,談戀愛。足以為這種體驗買單了。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不以欺騙為動機的戀愛,都是好戀愛。多談、多感受,不要問結果,結果應該是自然而然的。
愛情有時候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