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處好了如同母女,一輩子相安無事,處不好就是天敵,整天鬥來鬥去。
這個世上,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兩個沒有任何瓜葛的人,因為愛同一個男人,成為一家人。說是一家人,又不是一家人,各種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最容易產生分歧。如果婆媳兩個人都是寬容大度的人,相處會融洽,如果有一個人喜歡搬弄是非,婆媳戰爭就會不斷,讓那個活在夾縫中的男人,痛不欲生,夫妻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家庭關係中,婆媳關係最容易產生矛盾,因為相處距離太近了,彼此都瞭解,也看得更清楚了,誰對誰好,誰對誰不好,誰真心真意,誰虛情假意,一目瞭然。
一、月子仇,記一生,恨一生
婆媳最容易產生矛盾的時期就是兒媳婦坐月子的時候。這個時候,兒媳婦處於身體弱人嬌氣的時候,她從一個女人轉換成一個母親,經歷了各種苦痛折磨。初為人母,有喜悅,更有懵懂。此時,她需要婆婆給予最好的指導與照顧。作為婆婆,應該把兒媳婦當成女兒一樣,從營養上到日常起居上,盡心盡力照顧好。
月子裡婆婆對兒媳婦好,兒媳婦會心存感激,因為這時她是最需要婆婆幫助的時候。
有些婆婆,抱著老思想:哪個女人不生孩子?我當初自己照顧自己,我當初小米加雞蛋,我當初自己洗孩子尿布……
她恨不得她月子期間所經歷的,兒媳婦都經歷一遍。這樣的婆婆,婆媳關係根本處不好,因為她從來沒有設身處地為兒媳婦著想。
兒媳婦怎麼會忘記婆婆在月子期間怎麼對待她的,日後婆婆有事,媳婦不會心甘情願上前。
二、重男輕女,婆媳無法共容
有些婆婆,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兒媳婦一旦生了女孩,她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兒媳婦。她甩給兒媳婦臉色,不伺候月子,更不幫助兒媳婦照顧孩子,對待孩子一點也不親。更有甚至者,鼓動兒子與兒媳婦離婚,攪得兒子媳婦家無寧日。
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婆婆,婆媳關係就別想安寧。
三、嫌貧愛富,瞧不起兒媳婦孃家人,導致婆媳不相往來。
我們身邊,有好多婆婆,自己家庭條件不怎麼地,還總是挑剔兒媳婦孃家。走街串巷說閒話,回家就嫌兒媳婦孃家不是沒給錢,就是沒出力,把孃家人挨個數落個遍。這樣的婆婆,做夢都想著兒子有朝一日重新娶一個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
如此勢利的婆婆,誰與她也相處不明白。
四、兒子是親生的,兒媳婦是外來的,
進了一家門,就應該是一家人,原本兩個人結婚,就是一體的,自己過自己日子,與別人無關,可是婆婆總喜歡摻和,當然她是偏心的那種摻和。比如,做了好吃的,只給自己兒子吃,兒媳婦靠邊站。比如兒子兒媳婦吵架,她不批評自己的兒子,總喜歡數落兒媳婦。比如,孫子(女)學習不好,她從來不認為是兒子的責任,卻埋怨媳婦沒有教育好。
婆婆始終站在自己兒子的立場上,始終把兒媳婦當外人,錢才上偷偷鼓動兒子防著兒媳婦,兒子花多少錢買什麼都行,兒媳婦花點錢買點東西嘮叨沒完沒了。
五、喜歡偷偷向兒子要錢
明明可以自力更生,可以勞動掙錢,卻早早不工作,倚老賣老。不管兒子家經濟負擔多重,婆婆直接向兒子要生活費。這樣的婆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會心疼,更不可能心疼兒媳婦,她是極度自私的。
六、黏著兒子,生怕兒子對兒媳婦好
有些婆婆,與兒媳婦爭風吃醋,看不得兒子對兒媳婦好。兒子是她從小帶到大的,她捨不得放手。爸管什麼時候,只要有一點點小事,都得喊來兒子。兒子有一點不滿足她的,她就開始哭天抹淚。她更見不得兒子對兒媳婦好,兒子必須是她一個人的。
這樣的婆婆,當初就不應該讓兒子娶媳婦。
七、婆婆多個子女,偏心
自己能夠拼命工作時,能掙錢時,只對一個兒子好。等老了不能掙錢了,要另一個兒子養老。把錢給了她喜愛的那個孩,卻拖住那個她從來不關心不聞不問的兒子和兒媳婦照顧,養老。
父母向來偏愛弱者,這應該是父母偏心孩子最好的藉口了。實際上,他們肯本就辨別不清誰是弱者,只是他們在孩子小時候喜歡誰,就一直偏心這個孩子罷了。
八、裝病作人,耗著兒子媳婦陪伴
越老越要自強自立,越老越多為子女著想。小時候子女聽父母的話,父母老了一定要聽子女的花。有些婆婆,總喜歡無病呻吟,來博得兒子和兒媳婦的重視,甚至要求兒子媳婦不要工作,天天陪伴左右。
其實婆婆年齡大了,兒媳婦的年齡也就大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婆婆應該聽從兒媳婦和兒子的勸告。不能任性隨心,為所欲為。
九、對孫子(女)嬌生慣養,不許兒媳婦管教
三代同堂,本來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婆婆就見不得兒媳婦管教孩子。孩子彷彿是她的心頭肉,不允許兒媳婦說。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子,她卻非常高興。孩子罵人打架,她會在一旁笑。遇見這樣的婆婆,兒媳婦是真難當。因為婆婆眼裡的對錯,與兒媳婦的標準不一樣。
十、母女般相處
女人最幸福的事就是遇見一個好婆婆。好婆婆,會把兒媳婦當成親閨女,會處處替兒媳婦著想,會盡心盡力幫助兒媳婦。帶孩子,做家務,洗衣服,做飯,毫無怨言。當然,兒媳婦對婆婆也如同親媽,有話跟婆婆說,遇見困難和婆婆商量,有婆婆的支援與陪伴,兒媳婦永遠是幸福的女人。
婆媳關係不好處,處好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