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固有傳統思想,兒子是延續家族香火的“根”,兒子可以為自己養老送終。

女兒永遠都是別人家的,養大了就走了,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現代人的思想觀念雖然已經逐步在改變,覺得生兒生女都一樣,等慢慢老了的時候你會發現,生兒生女大不一樣,而且有天壤之別。

真實再現

劉大媽生了兩兒一女,在劉大媽和老伴的老封建思維中特別的重男輕女。

本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是很幸福的事,三個孩子一起長大,一起上學,可到了初中的時候,劉大媽就只讓兩個兒子上學,不讓學習成績不錯的女兒上學了,無論女兒哭鬧和絕食對抗,就是不讓再上學了,還說上再多的學也是白花錢。

女兒終究敵不過倔強頑固的父母,含淚和其她年輕人一起出去到工廠做工掙錢去了。

女兒每月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掙下的錢按母親的要求如數全部上交。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兩個哥哥也都娶妻生子,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原想著這麼多年掙的錢都給了老媽,自己出嫁一定會有一份豐厚的嫁妝,萬萬沒想到的是母親就用兩床棉被打發了女兒。

女兒含淚出嫁的那天頭也沒回的走了,劉大媽的做法徹底傷了女兒的心。

每到節日,出嫁後的女兒也會帶禮物回孃家看望爹媽,但就是很少停留,即使在生完孩子滿月後也沒有回孃家住,女兒對這個家徹底沒有了感情。

劉大媽和老頭的年紀一天天大了,病了只有和老伴相互照顧著,兩兒子根本指望不上,更別提在和人家一起生活啦,不討厭就算是好的。

再看鄰居家胡大媽家的女兒,隔三差五就回來不是給爸媽洗洗涮涮就是左右手滿滿的提著禮物來看父母,羨慕人家的同時,不由得更加想自己的女兒。

可自己女兒出嫁時兩口子做的那事,到現在街坊鄰居說起來都戳脊梁骨,這用著人家孩子了又後悔。也該著晚年悽慘!

社會現象留給人們的反思

大多數的父母都注重兒子,拼搏一輩子給兒子娶媳婦,買房買車,到老了頤養不了天年,遭兒子、兒媳嫌棄,有的甚至反目成仇,“”養兒防老”已成為“養老防兒”,防兒啃、防兒棄。

特別是那些寡淡的父母,對兒子啥都捨得,對女兒一毛不拔,用的時候、病的時候想起來女兒了。

就像鄰居郭大爺一樣,自己年紀大了,老伴全身癱瘓在床,自己也是疾病纏身無力照顧,召集兒女們商量共同出錢僱保姆的事,話一出,大女兒先說到:平攤沒有問題,做兒女的義務,但家產同樣得有我們女兒的份,別有事啦就想著有女兒的責任,輪到有利啦就說女兒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郭大爺低著頭啞口無言,從此再也不提共同分攤的事。

無論兒女窮富,都是父母的子女,有的老人嫌貧愛富,厚此薄彼的不同對待,老了能有一樣的收穫嗎?

家庭矛盾和麻煩的製造者在於父母,女兒永遠都比兒子貼心、細緻、周到,更會照顧父母的情緒。

家有兒女,一樣對待

兒女一樣不在嘴上,在實際中

做父母的公平對待,難免有偏心之處,但不能謬之千里,尤其不要傷了女兒的心。

即使女兒已經進入不惑之年,和孩子們的感情得不斷培養。

無論任何時候,有教養的孩子,才有更大發展空間和提升機會,父母留給孩子的教養,才是這一輩子最大、最好的財富。

寫在最後

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最終走向被養老,種下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也不用總抱怨兒女,也試著問問自己,同樣的兒女,區別對待了嗎?

做兒女的也想想,你也有終將老去的一天,你今天對父母的態度就是明天兒女們對你的態度。

無論你是不惑之年,還是老年,即使邁入耄耋之年也要善待兒女,你永遠是兒女人生路上最好還是老師!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媽媽託夢告訴我:她就缺兒子的那副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