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別人交代給你一件事情,他只說了個大概,你就能深刻領會到其中的意思,並且乾脆利落的辦成。有些時候,甚至別人沒有說出來,但是你也能舉一反三,讓他非常省心,這就叫會辦事。一個會辦事的人,走到哪裡都是很受歡迎的,大家也喜歡和這樣的人結交。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會不會辦事呢?只需要看這三點,少一點都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1、有沒有提前的準備。不管是和人溝通還是辦事,都必須要做好提前的準備。比如你想去拜訪一個客戶,提前就需要和別人預約好時間,而不是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搞突然襲擊,這會讓別人感覺你很沒有禮貌。
提前準備,至少要做到這三個方面:在辦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對這件事情和涉及到的人,有一個充分的瞭解;然後自己要有計劃、有步驟,想好怎麼辦這件事,然後細化步驟,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過程中需要的細節,並提前準備好;最重要的是心理準備,就是你辦這件事情的意願度有多高?是不是確定要去做這件事?要把它辦到什麼程度?僅僅是應付差事的完成,還是要把它辦得漂漂亮亮?
當你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辦事能力一定不會差。
2、有沒有做預案的習慣。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到這個事情,辦不成了怎麼辦,出現意外怎麼辦?也就是有沒有備選的方案,有沒有風險的意識。比如你要找的人找不到,或者是這個人不認賬,應該去找誰?這種預備的意識,會在事情出現突發狀況的時候迎刃而解,辦事能力肯定不會差。
你在辦事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事情都不會往你計劃的方向發展,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如果你在事前,就已經做好了一套甚至幾套預案,那麼當發生突發狀況的時候,或者事情超出預料的時候,你就不會顯得慌亂,應付起來也能遊刃有餘。
3、懂不懂得跟蹤與追蹤。這是衡量一個人會不會辦事的重要標準。一件事情,並不是開了一個頭,就代表你已經做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去拜訪了客戶,那麼接下來肯定要繼續保持和客戶的聯絡,隨時跟進和追蹤,而並不是去拜訪了,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無論一件事情最終辦沒辦成,都不是說這個事情就完了,而是非常懂得後續的追蹤。如果你把所求的人處成了朋友,即使這次沒辦成,下次辦成的機會不就大了嗎?如果這次辦成了,下次辦事不就越來越順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