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蘇珊·威辛克是著作《說服的藝術》,我是真的被說服了。所以決定不遺餘力的推薦這本好書。書中的觀點可以用到任何我們需要和人溝通,並要改變對方想法和行動的地方。
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我們無法去強迫別人做事,如果真的是強迫,可能就要受到法律或道德的制約。我們說服別人,讓別人去做事,是因為他已經真心的想做這件事,這就要我們從技巧,從方法上去改變對方的意願。要改變別人的意願還有比從心理上入手,透過心理動力理論,順應自然的推動對方,從別人最柔軟的地方下手更容易的辦法嗎?書中給出了七種促使人行動的心理動力和140種相應策略。作者把這些實用技巧深入淺出的介紹給我們。每一種心理動力和每一種相應的策略都是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當然,在碰到具體案例是,使用的相應技巧的重點也會不同,學以致用,書中有給出了十幾種可能遇到的案例中最佳的技巧和策略是什麼,讓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可以更有針對性的練習。
現在先看一下這七種促使人行為改變的心理動力吧,這是這本書的重點,也是我們學習的要點!
歸屬需求,人類是群體性動物,在原始生活中,單獨的人是無法生活下去的,這就造成人很樂意接受在群體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用一些小技巧,和對方建立連線,讓他歸於我們群體的一員,這樣就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讓對方認識到如果不同意我們的觀點即將被群體所拋棄,會即將失去支援,那在恐懼的心理下,也會把彼此距離拉進。
習慣是程式化的行為模式,習慣一旦養成就不在耗費心力去控制。而習慣也是非常容易養成的,我們可以根據舊的的習慣某一點設定錨點,新的習慣利用錨點就很容易在舊習慣的帶動下形成。這樣我們想讓別人改變,也只需發現他一箇舊的習慣,並在其中錨定一個新習慣,堅持下去,新的習慣很快就可以養成,也間接的改變了對方的行為習慣。
故事的力量,人都是有著人格面具的,但人格面具又是不固定的。我們只需要把我們想要的人格面具悄悄給到對方,對方就可以接受這樣面具,並以這一人格面具的狀態行事。
胡蘿蔔加大棒,這其實是我們最熟悉的行為模式,獎勵和懲罰相互作用的方法,相信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使用過這樣策略。
本能,人類的生存本能就是趨利避害,希望小恩小惠,討厭失去,喜歡熟悉的場景,討厭陌生的情景,更喜歡安全感,討厭不確定性,在這種本能驅使下,我們可操作的空間是極其廣闊的。
掌控感,人類喜歡新奇感,但也更喜歡掌控感,新奇要有個度,完全的掌控很快就會讓人失去耐性,而適當的刺激,既可以刺激人類探索的慾望,又不使事情偏離軌道。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心理刺激讓我們說服的人有著適當的壓力,這樣也就更有動力
心智技巧,人口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腦因為是極其消耗能量的器官,不能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這樣,人類就形成很多固有的心理圖式,碰到某一情景時,大腦就會自動得出某一結果。我們瞭解大腦的這種bug,就可以更容易的操縱別人的思維習慣,讓其行為結果接近我們想要的結果。
任何心理動力都不是單獨使用的,人的行為是極其複雜的綜合體,當我們遇到具體事情時,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所列心理動力中的幾種,優先順序也是考量的一項指標。最優組合就是讓對方最為信服的組合。
我們無意操作被人,我們只是讓他認識到本來被忽略的事實,並接受這一事實。#乾貨分享讀書會##溝通##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