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人生的經歷中最無助,最彷徨,也是最迷糊的年齡段是20歲—25歲這個成長階段。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工作的打工生活讓我看不到希望,而我又不知道我該做些什麼,找什麼工作,往哪個方向努力。我在我的眼睛裡看到了迷茫。
我打算改變自己,一時間又找不準方向。我是一個比慢性子稍快一點的性格,沒想好的事情不會去做。所以,那段時間我找到了一份內勤工作,畢竟還是要生活的麼。
在我下定決心重新拿起書本重返校園的時候我已經27歲了。我知道,前途未可知,前面等待我的可能仍然會是另一重高山,而高山的前面或許都沒有臺階給我準備。
這個時候我的母親給了我最大的支援,我很感謝我的母親。
接下來,網上報名,現場採集資訊,考試,等待通知。因為這件事不是在一年內完成的,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好像一直在等待,等各個階段的訊息。心裡是不平靜的。等我拿到錄取通知書,再到學校去報名的時候,我已經快30歲了。
30歲是不是已經過了最佳的學習年齡了呢?是或不是,都不是我所關心的了,同班同學年齡基本都是19、20歲,這讓我感覺到了危機。除了勤奮學習,彌補自我不足外,我基本上沒有時間同我的小同學們八卦聊天。
說起來我除了感覺和這些孩子們有年齡上的差異外,其他的基本對我沒有影響。再說姐姐我也算獨樹一幟一回,出名不好麼?
學業還是比較緊張的。其實我自己也不敢置信,我一個數學白痴,竟然選擇了財務專業。所以除了每天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抽時間我也會去圖書館。可以說只要在學校我就在學習。
這個時候我開始學著規劃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以至於這個習慣保持到了以後的工作、生活當中。
那麼怎樣管理好時間,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呢?其實很簡單。準備的工具就是書寫筆、筆記本。
首先,要做好計劃。把它們按天,按周,按月,按年有規劃的記錄在本子上,完成一項劃掉一項。這個時間上的分配規劃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
比如我的安排:1.每天6:30點左右起床,稍微鍛鍊一會兒,我選擇的是八段錦,鍛鍊到微微出汗即可。2.每天早上都要吃早餐。3.每天抽出時間學習。這幾項都是每天必做的。除此之外,我會羅列出我生活中的計劃等等。我就不詳細敘說了。
其次,按照類別記錄。不同的事件記錄在不同的本子上面,記錄的時候拿起來,翻看的時候也方便。可以用索引貼粘在本子上,標明類別,這樣不容易搞混。
拿我自己來舉例,因為我的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上除了有自身疾病外,日常的生活起居,飲食保養都要注意。我準備了一個專門記錄醫療養生方面的本子,沒事翻一翻,看到有用的到的知識點記一記。
最後,就是可以專門找一個本子來記錄日常的開支。這樣既可以記錄開支明細,也能明白收支去向。對於生活中不合理的,不必要的,浪費而不自知的開銷,及時做出修正。
有規劃有努力方向,生活目標明確了,日子就明朗了。感覺每天的太陽☀燃起的都是希望。閒時我也養養花,煮個粥,泡個茶,看看書。小迷糊要逆襲成為生活家嘛。
生活不會辜負努力向上的我們,只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安排好每天的程序,都可以成為生活小能手,成為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