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點理解那些抱怨婆媳關係的人了。
簡單介紹一下緣由。我媽媽本來住在村裡,我父親去世後她就一個人住一個院子。我媽身體還比較健康,每天自己做飯,打掃院子,有時幫我弟弟帶帶孩子。村裡別的什麼都好,就是冬天有點冷,沒有城裡集中供暖暖和。不過,生個爐子,燒個熱炕,倒也能過得去。但是,今年環保查得嚴,爐子、熱炕都不讓用了。那過冬就是個問題了,年輕人能扛,老年人就有點扛不住了,於是我把我媽接來城裡過冬。
自從我媽來了以後,我理解那些不願和公婆住一起的媳婦兒了。以前,我可是很不喜歡那些媳婦兒的,覺得如果是親媽她們肯定不會抱怨了。
可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是親媽,住一起還是有很多矛盾,很多不習慣的,畢竟是兩代人,代溝是確實存在的。雖然從小到大,沒結婚前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可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不習慣的、不能和諧相處的地方。所以,更不要說基本上是陌生人的婆媳關係了。
我媽來了以後,我們真的是感覺太不方便了。各個方面都有不協調的地方。
比如①衛生方面。我媽洗碗一定要在盆裡洗,放一盆水,然後擠上一大疙瘩洗潔精,然後再把碗、筷、碟子、洗碗布一股腦放進去,然後一個一個洗,到最後那洗碗水稠得像麵湯似的。我說了幾次,都被她以習慣這樣洗了,給擋回來了。我只好說,那你洗完,多衝幾遍。可是,她根本不聽,還是接一盆水然後一個一個涮一遍,到最後盆裡的水也是渾渾的。
我媽晚上要用尿盆,我說衛生間就幾步路,去衛生間不行嗎?可她還是說習慣了。沒辦法,買個尿盆。老人的尿味道很大,幾天時間,那個尿盆就一股味兒,弄得衛生間都是那個味兒。我就買了潔廁靈,讓我媽每天給尿盆噴一點潔廁靈去去味兒,可她老是忘。沒辦法,我就三天兩頭給她刷刷尿盆。後來,我發現往尿盆擠一點洗髮露或者沐浴液,去味效果很好,就一直這樣用。
②起居方面。我媽在農村一輩子養成的習慣,每天五六點就起床,有時天還黑濛濛的就起來了。然後,就叮叮噹噹地給我們做飯。而我們睡得晚起得晚,早上睡得正香的時候,被吵醒。特別是週末休息的時候,早上一定要睡個懶覺的,可是我媽做好飯,就要喊我們起來吃,弄得老公和孩子都挺有意見的。我也說過她好幾次,無奈老人都是固執的,怎麼也聽不進去,還說我們懶,不勤快,還說不勤快的人成不了大事。
③飲食方面。我媽是每頓飯都要正式地吃的,包括早餐,所謂正式,就是有炒菜,有粥,有熱饅頭。可是我和我老公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有時即使吃,也是很簡單吃點東西,喝點牛奶或者飲料就行了,有時在上班的路上,買個包子、豆漿。根本不會在家裡,熬粥,炒菜。而我媽每天都做好飯,要求我們吃,還說要幹一上午的活,不吃早飯怎麼行。
不和諧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我也問我媽,住這兒習慣嗎?我媽笑嘻嘻地說,習慣個P!我問我老公,我說:老公,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像個受委屈的上門女婿?他做了個想哭的鬼臉。我趕緊安慰他:別哭別哭,孩子是跟你姓的。我兒子倒是挺喜歡和他奶奶玩,就是有一點,不喜歡奶奶星期天早上打擾他睡覺。
我媽是我親媽,一輩子疼我愛我;我老公也是個好老公,為了我對我媽也不錯,即使有很多不習慣,也從來沒有和我媽鬧矛盾。可是,我還是有點擔心,時間長了,他倆會不會因此有什麼不愉快。他倆都是我最愛的人,我不想失去他們任何一個人。
所以,我想說,在老人還能自理,還能活動的情況下,還是和子女分開住比較好,畢竟家裡除了你的兒子或者女兒,還有媳婦兒或者女婿這樣的關係需要智慧地相處,一旦處理不好,必將影響他們夫妻的感情。想照顧老人方便,可以在本小區或者附近不遠處給老人租一個房子,老人有什麼事能最快速度趕到。每週多去幾次,和老人說說話聊聊天,幫老人乾點活。平時,大家還是給各自留點空間,讓大家都自在一點比較好。你說對嗎?